不让看电脑?老子还看电视呢!不光自个儿看,还要呼朋唤友,组织起来大看特看。在这个“3C产品大批判”板块里,本来我还想顺势插入一条,即用餐、尤其是午餐时段,“千万别戴着你上班时戴的胸卡进餐厅”。但此念方生,便立马被自觉地“呸”了回去,倒也不是因为反正侍应生们也都戴着胸卡,而是由于满大街的“商务餐厅”以及“商务套餐”,已经让我不得不相信,那些人只要把自己的胸卡摘下来一分钟,说不定就会忘了自己是谁,而要去问侍应生“你知道我是谁”了。 另有一些,纯属天方夜谭,品性方正并且味觉及性功能尚未失调的中国食客,大可以只批判不接受。比如第二十三条:“注意举止。不要在餐桌下面打飞机或者在洗手间里嘿咻——除非我是参与者之一。”一小撮纽约食客之所以会在餐厅里做出这种令人发指、禽兽不如的勾当,除再次铁一般地证明资本主义的腐朽之外,还首次说明了一个肉一般的事实,即西餐确实不如中餐好吃。论兴奋、论爽,吃中餐、尤其是吃川菜的时候,绝对爽到不行,起码比嘿咻要爽太多,谁还有心思顾得上玩那个。 第四十条,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即本书《多谢您的小费》之点题:“如果你给不起小费,那你也下不起馆子。在家呆着吧。”其实作者在此前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以及三十八条都已不厌其烦地予以连续强调过了:“至少给百分之十五的小费。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之前获得的任何老客户身份都将一笔勾销。给小费时尽量用现金。如果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侍应生,至少给二十个点的小费,甚至二十五个点。再多就是浪费了。把那份留给圣诞节这种特殊时间吧。不要希望通过花钱买来侍应生对你的好感,这只会伤害到他们的尊严。我们不是妓女。商业一点,职业一点。” “如果你用礼券付一部分账单,给小费要按照全单的消费给——不要按照礼券剩下的部分给。”(第三十六条)“给存衣处的姑娘小费。一件大衣一块钱。”(第三十七条) 在美国下馆子,小费就和税收与死亡一样没商量(该国的税务局据说也对小费课税)。那已经是侍应生收入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别说是高级餐馆,就算是那种半自助式快餐,百分之十也是跑不掉的。“如果你从高档餐厅叫外卖,十个点的小费不多不少。”(第三十八条)然而小费这一部分,是全书最难与国情接轨的,盖因在我国下馆子,小费同样也是没商量的。尽管香港有“打赏”的习俗,但执行上并不严格,通常只是存在于老客人和老服务生之间的人情和默契,由百分之十至二十不等,但“打”是人情,不“打”是道理,更多的是按账单自动加收百分之十至十五,与服务质量无关。当我们还在为自带酒水应否被课开瓶费而聚讼不休,什么打赏不打赏的,还是打住为好。“如果你要小费,那你就当不了侍应生。在家呆着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