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激将法 新世纪以来,神州大地出现了一股“张五常热”,这没有什么奇怪。首先,张五常先生功力深厚。他的“佃农理论”,是非常深刻的研究,此其一;科斯这样的经济学大师,奉他为罕有的知音,此其二。还可以有三,有四。其次,他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往往片言只语就让人感觉他已经切中问题的要害,不由得读者和听众不佩服,因为他们经常面对的是保守的和木讷的先生和官员。 张五常先生正确地指出,经济学不是数学游戏,而是要解释世界的现象。但是他对经济学使用数学方法的直言不讳的反感和贬斥,给年轻学子以无须学习必要的数学方法也能成为现代经济学者的错觉,这就很不妥当了。他还一度全盘否定博弈论,说“看不到这理论对解释现象有什么用处”。 不久,张五常先生开始写作中文的《经济解释》,声称这本书会把斯密、马歇尔和费雪“全盖过”。对于如此宗旨的《经济解释》,我自然读得非常认真,不过也读得好辛苦。于是我在一篇文章里抱怨说,我觉得以商品的界说等一些概念为例,五常先生的老师赫舒拉法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写得比五常先生自己的《经济解释》要好得多。另外我指出,赫舒拉法一直做博弈论的研究,并且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些研究,获得美国经济学会杰出成就奖。在《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的前言中,赫舒拉法就明白写着:“博弈论在处理诸如寡头垄断、共用品以及合作与冲突的题材方面特别有用。” 毕竟是性情中人。平素给人张狂印象的张五常先生,对于他的恩师,还是非常恭敬的。他找来恩师的这个课本,组织李俊慧和周燕翻译,并且深情写了《受教的经历——为老师的课本序》,交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两位译者在求学的时候,都选过我的课,我知道她们是基础很好做事认真的学者。翻译出版的整个工程,历时至少三年,可谓精工慢活。翻阅之下,觉得质量很好。恩师的这个课本,想必勾起五常先生动情的回忆,他在《为老师的课本序》中写道:“(这个课本)1976年初版之前,赫师寄文稿给我,让我提供意见。我一看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赚教科书的钱,需要的苦心经营吓倒了我。”非常谦恭。 现在这个课本翻译出版,五常先生为中国学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目前国内流行的另外一本微观经济学课本,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课本的好处是概念体系清楚,讲究剪裁,知识点分布比较均匀,每章的分量相仿,便于老师教学。缺点是启发性的习题比较少,还有个别顽固坚持的错误。赫舒拉法这个课本最大的好处,则是提供思想,别的著作在这方面可以说真是望尘莫及。前面我引的一些例子,不在于具体的方法或者技巧,甚至也不在于具体的概念,内心珍贵的是经济学思想和理念的浸润。所谓润物细无声。另外,赫舒拉法的思考讨论题,匠心独运,留给读者很大的思考空间。我自己不仅当年受益匪浅,后来也一再有新的体会。 这个译本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首先是索引没有了,据说是因为翻译者和出版者之间沟通不够。索引,是学术出版现代化的标志。当今世界规范的社会科学论著,都有一个主要名词索引,按照版本语言字母顺序,列举每一个主要名词最初出现和定义的书页。主要名词一旦定义,就一直按照这个意思理解,避免概念的游移,保证逻辑的严密。国外的社会科学著作,从德布鲁的《价值理论》这样数学推理式的专著,到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那样语言叙述式的名篇,都有必不可少的索引部分。希望现在这个中译本在重印或者再版的时候,能够把索引补上。 另外就是一些主要名词首次出现的时候,没有紧附英文原文。还有,个别术语的翻译,或可斟酌。 总之,赫舒拉法《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中译本的面世,算得上我国经济学学术出版的一件大事,对于学生和读者学习中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差不多就在新世纪之初,有人说“价格理论失传了”。我不这么看。价格理论从来没有失传,也不会失传。如果一定要说失去什么,那么,式微的只是对于价格理论的一些本不相干的传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