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成“名人” 前年9月我应邀在大连给东北财经大学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在一项由羊城晚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协主办,广东省文化学会协办,包含一个网上票选环节的活动中,被缺席评选入“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要说健在的岭南文化名人,红线女、唐大禧、潘鹤这些艺术家固然众望所归,其他对于岭南文化有所贡献的人士,也多了去了,哪里轮得到我? 后来发现其中身份跟经济学沾边的,只有我一个,才算悟出我竟然能够忝列“当代岭南文化名人”的一点道理,那就是我乐意写小文章,从老百姓身边的故事阐发现代经济学的道理。现代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经济的学问,广东人民素来比较能够放眼看世界,所以容易接受我的这些小品。如果一定要在广东找一个容易跟老百姓沟通的经济学者,我想我的确可以作为一个候选人。今天,我仍然不认为我可以忝列“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但是同意我是一个容易跟老百姓沟通的经济学者。 不过现在我想说的是,我的小品写作固然基于我对于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但是其中许多观念的提炼和升华,却十分得益于赫氏的这本《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比如我很早就批评“劳动决定论”,喊出“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可以说就是赫氏《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把基点放在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的结果。赫舒拉法在第一章开始不久(第20页)还进一步明确,“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从而微观经济学是关于权衡取舍作出最优选择的学问。 我写过一篇文章,故事是说一家人把临街的原来自住的房间空出来做馄饨卖,辛苦一个月,销售收入减去原料成本,账面上有几百元的盈余,以为赚了,其实是亏本生意。这是因为房间要是租给别人,自己什么都不干,恐怕已经有超过那几百元的收入,何况现在全家辛苦,要是这么辛苦给别人打工,也不止收入几百元。这篇文章的说服力,就来自赫舒拉法在第141页阐述的“经济利润VS会计利润”,把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区分清楚了,虚盈实亏的关系就能够一目了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多数企业还是在做低水平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微利时代来临”的恐慌,我很早就写过文章,说这么低水平地竞争下去,不要说微利,连保本也都将难以为继。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明确点出,现代经济学有一个零利润定理,说的是:“长期而言,竞争产业(行业)中任何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为零。”这个“零利润定理”,完全是赫舒拉法告诉我的(第178页)。怎么逃出零利润的宿命呢?那就是要创新。用广东话来说,就是要“饮头啖汤”。人无你有,别人就处于不能和你竞争的位置。所以,貌似消极的零利润定理,实际上有着鼓励创新的非常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