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范美忠:我的个人阅读史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网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应该说,在各国文学中,我对英国文学的了解相对早一点,因为很早就听说过雪莱的名言“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而且在大学看的十来部名著当中,英国的就占六部,包括《简爱》,〈呼啸山庄〉和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另人民文学版的查良铮译拜伦〈唐璜〉那个时候也看了一半。当时比较讨厌〈简爱〉,很简单,我不喜欢矫揉造作,长得不漂亮又似乎很有尊严的小说女主人公简爱,我曾跟朋友说,〈简爱〉是英国的琼瑶式的作品,而它的爱好者多半是出生于小城市小资产阶级家庭的传统家庭的女青年,属于一般女性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而〈呼啸山庄〉(上海译文绸面精装本,方平译,已经送给了一个朋友)则带给我极大的阅读享受,对于刚开始看名著的我来说,它的结构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很新颖,一个借宿的客人在夜晚听老仆人讲过去发生的故事,之后又是他自己的亲身见闻,而且我在希斯克利夫身上也看到自己当年的一些影子,孤僻,狂暴,爱与恨都很趋于极端,强烈的报复欲,而他和凯瑟琳的恋爱悲剧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悲剧性的初恋。而且里面恐怖阴森阴郁的气氛也很让我着迷,客人的噩梦,凶猛的猎犬,乖戾房东主人,都给人以一种读哥特式传奇小说般的感受!至于莎士比亚戏剧,当时只是感觉他很善于制造戏剧冲突,语言华丽机智幽默,也挺善于洞察人的内心世界和刻画人物。(我在李尔王的身上也体会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强烈的嫉妒和狂暴!)
    到了自贡以后,难免又是从头开始,最初是看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他的小说中我唯一有耐心看完的一本)》《艰难时世》《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他的小说给我的阅读印象是如此之糟糕,以至于我基本都没有耐心看完,显然,他是在迎合小市民趣味,他的幽默根本谈不上幽默,写同情和苦难也写得不象样,对当时的社会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尚也基本没有批评,也没有哪怕一点点现代的因素,应该说,在我们一般所说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中,我认为他不如巴尔扎克,而巴尔扎克又不如托尔斯泰,原因很简单,巴尔扎克至少揭露了金钱万能对人的异化,而托尔斯泰写人性。但我后来看了狄更斯小说英文的一个片段,感觉他的文笔其实非常好,如果读原版想必感觉没有那么糟糕。茨威格在《三大师》中对他的批评很精彩,我认为茨威格是有史以前最杰出的小说批评天才之一,他的批评和传记比他的小说好看得多!
    除了狄更斯之外,还有萨克雷的《名利场》(杨绛译,人民文学,不明白如此糟糕的小说她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翻译),我觉得跟《在路上》一样,这部小说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它的标题,而貌似幽默讽刺其实一点也不幽默。
    《鲁滨逊漂流记》,按道理说,这本书应该在小学或者初中看,但当时我家里没书,也就等到了这个时候看,属于补课!典型的殖民航海时代传奇小说。
    《格列弗漫游记》,小时候看连环画觉得特别有趣,这时候补看原著。补课:看卡罗尔·刘易斯《艾丽斯漫游奇境记》和史蒂文森的《金银岛》,都没什么感觉,看了了却心愿。
    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三写的《阿格尼斯·格雷》(上海译文),小说的水平跟她的排行一样,也是老三,根本不值得一看。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也许小说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爱情观,但实在是太无聊了,三本书我都只看了四十页左右就放弃了,而我的一个女同事居然很喜欢奥斯丁,还是借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评价她的作品,他说:“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奥斯丁的书就是一个好图书馆。”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写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犯禁,不就是玩弄了一个姑娘吗?这样的作品当时都引起争议,真不可理解,我不喜欢哈代,无论小说还是诗歌,我也不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司各特的代表作《艾凡赫》,非常无聊的历史英雄传奇小说,不明白当时他的小说居然有那么大影响;梅瑞狄斯《盖斯凯尔夫人》,垃圾之作!另高尔斯华绥《福塞蒂家史》(上海译文版),有人说他根本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倒觉得写得很好,一千来页的书我一口气就看完了,感觉他文字很好,而且刻画人物及其心理都很细致,应该说他的获奖并没有什么疑问;最早的诺奖获得者之一吉卜林的小说和童话,这个年龄看童话显然找不到感觉,因此他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康拉德小说选》,海子自杀的时候带的四本书之一,又听说他是英国二十世纪八大小说家之一,因此我也就买来看了,感觉他是写的人的自由本性流浪天性与文明社会的冲突,基本属于航海小说。应该说不错,但我不太喜欢。受云也退的宏文《夕阳下的英雄与人性》的影响,我买了他的号称可以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比美的史诗般的长篇《诺斯托罗谟》,勉强看了一百多页,没找到感觉,终于废然而叹,弃书不观,据青杏称她也是受害者,建议云也退以后写书评不要那么煽情和花哨。看了他的外国文学书目,我还买了两本图尼埃的书,也觉得上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