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关于韩少功和《马桥词典》的七张扑克牌(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豆瓣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进而是不加保留的赞誉:“在当代中国,论综合素质,韩少功也许最为全面,单项指数也居高不下。能在小说、散文、评论、翻译诸领域全面出击且均有不俗斩获,中生代作家群中,正舍此不作第二人想。他是值得给予厚望的。如果他能深得更邃,出得更来,固得更执,洒得更脱。瞎想一下,张承志即使拥有韩少功的综合素质,仍是张承志;韩少功一旦具备张承志的孤标胆气,顿会一飞冲天。”
    从04年第一次读到片段,到2006年卖到这本书,《齐人物论》是至关重要的一张牌。但从摸到手的顺序而言,它已经是第六张了。
    第五张扑克牌:万圣书园
    事实上,在读到《齐人物论》之前两个月,我已经有了阅读《马桥词典》的冲动。原因很简单:我在万圣书园翻了几页《马桥词典》。
    仿佛一个传说中的奇人,无论多少人在你面前提起过他,赞美过他,都无法引起你与之结识的兴趣。而偶然打了次交道,就胜过此前的千言万语。你对自己说:“这个朋友是要交一交的。”
    2006年春天,我在万圣书园得到了第五张扑克牌。
    第三张扑克牌:《第二世界》
    不久,我在地坛书市半价买到《马桥词典》。一口气读完,抹抹嘴,满意的念出一句广告词:
    “就是这个味儿!”
    毫无疑问,阅读《马桥词典》最大的乐趣,在于从一套话语体系中分析玩赏文化现象和群体心理。而这一命题,无论如何绕不开维特根斯坦。我甚至怀疑,如果一个人对维特根斯坦一无所知,他是否还能真正领会《马桥词典》最深处的乐趣。
    我这么说,搞得好像我对维特根斯坦很了解一样。而其实我也不过是稍微听说过一点皮毛而已,这要拜曹文轩的那本《第二世界》所赐。
    《第二世界》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文艺理论专著,我在03年前后读过。而从那以后,我发现,书中谈到的那点儿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还原学说居然经常派上用场!
    ——读杨黎的诗歌,让我想到维特根斯坦。
    ——读《一九八四》里的“新话”,让我想到维特根斯坦。
    而《马桥词典》,则简直是以小说形式,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完美诠释。
    我承认,我从《第二世界》中所了解的维特根斯坦不过是鸡毛蒜皮,但鸡毛蒜皮也有鸡毛蒜皮的力量。
    至少,作为第三张扑克牌,它足够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