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人们一直在屠杀滇金丝猴,谁还在守望(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传统也从未得到过限制。这种‘大青猴’,从过去到现在,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就是猎取的对象。”
    为此,龙勇诚把责任揽到了自己和自己同类的身上:“的确不能责怪这些当地群众不守法,而在于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和肩负保护责任的有关部门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他们,我实在是找不出更多埋怨的理由,所以只好请他回去后向村里的其他猎人转告他今天从我这里所听到的这一切。”决策者不了解如何做,是科学家没有尽责,没有把这个物种研究清楚,无法传播出最真实的信息,“我认为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稀少完全是人类狩猎之故。只要我们人类彻底停止对它们的猎杀行为,不再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滇金丝猴的种群必将会很快增长起来。”
    猎人也是动物生态学家
    因此,龙勇诚“发现”了一个真理:地球上最早的动物生态学家其实就是猎人。猎人要猎取野生动物,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打不到猎物,也就不可能维持生计。世界上最早的动物生态学知识就源于此,只不过是经“笔杆子”们的系统整理而已。因此,他不停地发掘各地优秀的猎人,先让他们成为研究人员的向导,进而成为合作者,进而成为巡逻保护者,进而成为研究人员。
    张志明就是这样成功转型。他原来是丽江老君山上一个纯朴的傈僳族猎人,担任研究向导之后,“便与美丽的滇金丝猴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成了这一带近200只滇金丝猴和其他濒危动物的‘守护神’,他随时都在关心着动物们的安危。此事传开后,当地林业部门正式任命他为滇金丝猴保护宣传员。”而维西县的“余氏家族”就更加耀眼了,1998年,在维西县林业局局长李琥的建议下,维西县塔城镇成立了响古箐村护猴队,村里的余建华、余德清、余希光、余小华、尼玛、余向清、余志光、余忠华、余建军等人,迅速地由潜在的伤害者转化为了执着的保护者。这一转变,显然是我国今后生态保护的最重要的方向:当地人保护当地环境,人类伤害力化为保护力。
    我们对灵长类有多少了解
    在龙勇诚等人的努力下,滇金丝猴大概是我国目前被研究得最清楚的物种之一。一个科学家的穿透带来了全体的共同穿透。他2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促进了国家对这个物种的保护意志越来越坚定,保护方法越来越得当。其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几乎都在科学家和当地群众的监控之中,虽然其生活习性仍旧有待更多的深入研究,但至少,如何保护这一物种,如何让这一物种与当地人和谐共存,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而与科研进展相伴而生的国际合作、协议保护、社区共管、公众参与,一套政府重视、民间支持的系统保护体系日益成熟。
    龙勇诚一直在反思:要保护一个物种,必须了解这个物种的习性。同样,要保护一个物种,必须保护这个物种的栖息地。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护一个物种必须让与物种共生存的当地人,找到健康的可持续的生计方式,否则,物种被伤害的命运就永远难以解除。
    龙勇诚感叹,猛一看,中国的物种很丰富,靠一两个人去研究,研究起来没有尽头,没有希望。可如果放大到全国来看,全中国至少有几万名科研人员,每人分一个物种,研究、观察、记录上足够的时间,应当都会有成果出现。而这样的工作,至今绝大部分无人去担当,难以预测开展的时日,这是中国对自己自然家底异常不清晰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保护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物种灭亡速度位列全球前茅的主要原因。
    中国当前生态保护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参与阅读、研究自然界各个物种的科学家、志愿者太少。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热爱观察自然的社会,要想让公众有更多的观察自然的通道,科学家应当先行。龙勇诚做到了这一点,其他的科学家做到了吗?每个人都有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能力和权力,因此,同样饱受自然恩惠的你,做到了吗?
    龙勇诚说:“一个国家灵长类的保护水平,大概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生态保护的基本指标。人类是灵长类的一种,其习性和其他灵长类息息相通。人类喜欢居住的地方,也是其他灵长类喜欢的地方。现在人类把所有好地方都占据了,其他的灵长类只能躲到一些人迹罕至之处。20世纪,全世界没有一种灵长类灭绝,21世纪,如果说有一种灵长类要灭绝的话,那么一定会发生在中国,比如海南长臂猿,如今只剩下20只左右。可是,我们对海南长臂猿,了解多少呢?对黑叶猴,对白眉长臂猿,对白头叶猴,又了解多少呢?”
    “青鸟文丛”还包括———
    《在水的边缘———生命的进化与演变》,(美)卡尔·齐默著,靳萌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7月版,26.00元。
    《倾听鲸语———探索神奇的虎鲸世界》,(美)亚历山德拉·莫顿著,王静、杨凯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7月版,28.00元。
    《信天翁的眼睛———寻访海洋生物的世界》,(美)卡尔·沙夫纳著,高荣华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7月版,31.00元。
    《风中的丹顶鹤———相伴“湿地仙子”的日子》,吕士成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7月版,27.00元。
    《远逝的长江女神———追寻最后的白鱀豚》,王丁、王克雄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7月版,38.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