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这条路 河南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硕果 生命原是一场编织,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走进我生命中的人和事,就像经线和纬线在相互编织中印证着自己这一段生命的存在。 哭过,笑过,感动过,幸福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 离开他们,生命中的这一段旅程也便成为空白。我愿意用我的笔,连缀起这些生命的片段,记录和他们一同过的日子。 为成长寻找新的起点 2007,随着工作的调整,当时的我已经成为市教科所一名专职的科研人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参加了灵山——新教育贵州支教行动。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和新教育的美丽邂逅会如此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育生命。我突然发现,原来教育也可以如此美丽而令人陶醉,这正是我想要的一种生活。 “把自己打碎,像土粒一样地打碎,这也许是泥土成为花朵的唯一可能。”就在那段日子,我真正理解了干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于是,我放下了之前的所有“辉煌”,让一切归零。我知道,我需要为自己的成长寻找一个的起点。 就这样,我从高三历史课的讲台走上了小学二年级的讲台,在一首首美妙的童谣中,在一个个精美的绘本中和孩子们分享着童年的味道。 原来,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突破自己意味着最大的成长。贵州回来之后,做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成为自己最大的愿望,我义务反顾踏上了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热血沸腾,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开始行动,一部分尺码相同的老师开始慢慢汇聚在我的身边,形成了我们最初的团队。 寻找生命意义的所在 在我的手机里,静静地躺着一些短信,如果不是收到约稿的通知,它们可能会一直在那里。 “张老师,您好!我又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教您,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我要讲一节新教育导读示范课,我准备讲《草房子》,我不清楚导读课是否得用一整节课?应该有哪些环节?这本书该怎么设计导读?这个导读和主题汇报课到底有怎样的界限?麻烦您百忙之中给我指导一下。谢谢!” “张老师,您好!我是修武二实小程新梅。打扰您了!我根据教材内容,在校讯通上写了几篇数学童话故事连载,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苦于找不到适合孩子们读的数学阅读书,所以试着写了一些,请您指导”。 类似的短信不知道有多少,它们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天,我都要和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师们进行这样的交流,我想这大概就是《小王子》中的所说的“驯养”吧。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小王子的存在,也一定会有一只等爱的狐狸。因为这样的相互编织,越来越多的人走在了一起。 从2007年到现在,和新教育同行的日子里,不断有这样的教师加入,当然,也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慢慢停滞。就像李霞老师在随笔中说的那样:“坚持,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那是要经受岁月恒久的考验,那背后,付出了多少,只有当事人知道。这份承诺,能否兑现,我考问自己。答案只能是尽力而为,现在的我,只能如是说。因为,我知道,这——只是起点,而且没有终点。这些事,没有行政命令,没有所谓的奖赏,但却是自己愿意做的。虽不在乎得到什么,却会意外地得到,比如感动,比如成长。” 对于我来说,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老师因我而成长,这是我生命意义的所在。 磨砺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201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在焦作召开,会前的辛苦和忙碌自不必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焦作的新教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心。为了较为全面的呈现焦作新教育几年来的成长和收获,我确定此次开放活动主旨是“走进一所学校,透视一个班级,感受一种行动,分享一段成长”,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层面到学生层面,从课堂改革到专业成长,我想从不同的侧面让大家感受新教育带给师生的变化。会议第二天,因为人事的变动,下午我不得不从会议主持现场临时抽身返回办公室重新整理相关材料。焦急,忙碌,疲惫,挑战着我的极限。活动结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尊敬的硕果老师:我是宝应实小的陈兰蕙,这次焦作之行看到您一人奔波劳碌,心中有无限感慨。我本是新教育的过路人,缘识翔宇,沉浸其中后方知个中滋味非常人所能坚守,缺少普世情怀,教师在黑暗中摸索苦不堪言,向您这样的执着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只有深度卷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虽然外表柔弱,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突然发现,有时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强。不过,回过头想想,这不正是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吗? 和新教育相遇的这几年,不正是自己成长最快的几年吗?这样的磨砺,对于我来说,可能真的是一笔财富。我已经也不需要用一纸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行走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条短信存在手机里一直没舍得删,偶尔也会翻看,每次想到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这条路上迎着风雨不断前行,就会平添许多勇气。 守住教育的底线 从一所学校开始,从一间教室开始,守住教育的底线,让每一个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成为我们团队的共识。就这样,从改变一个老师开始改变一间教室开始,从改变一个孩子开始改变一个家庭,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这个世界。 因为自己的存在去真正影响和改变一些人的生命状态,这也是令我最感骄傲的一件事情。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的薛海波老师在随笔中写道:“ 生命中都有光,有的人暗淡,是因了遮蔽,因了蒙尘。除去这些尘埃与遮蔽,生命的光辉一定散发出其应有的光彩。再活一次,让光出来。” 2012年,我们推出了新教育讲师团县区行活动,此次活动的主旨是“走进一个县区,帮扶一所学校,改变一间教室”。我们想更加紧密地贴近一间教室,贴近一所学校。为此,我们先后两次组建了焦作新教育讲师团,30余位新教育讲师团的榜样教师,走遍了焦作市的十一个县市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小学到初中……承担才能成长,在一次次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在成长,团队也在成长。2011年,焦作新教育团队被河南省《教育时报》评选为河南省优秀共同体。 在这条路上行走,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这幸福来自身的成长,也来也来孩子们的成长。2010年教师节,团队成员常瑞霞老师收到已毕业的孩子们的来信: 亲爱的常老师,学了《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我对您的想念与日倍增。您把这首生日诗送给我的情景至今难忘。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把您的形象印在我的心中。常老师,我好想你! ——郑一鸣 ——范柳依 ——李想的来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