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长在闭塞小乡村的我偶然读到了一本《儿童时代》,书的具体内容我已忘了,但我能清晰地记住,打开我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时,那种狂喜到心疼的感觉。那是本图画书,扫一眼就看完了。但我按捺住自己不往后面翻,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看完了,就没有别的书可看了。我要把这幸福的感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那天中午我没有吃饭,因为太激动,感觉很饱很饱……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庆幸的是,我始终保有这份热爱阅读的初心。为了幸福,我阅读;为了把这幸福传导给更多的孩子,我孜孜不倦地做儿童阅读推广——我希望,自己是那个点亮孩子心灯的人。 在儿童阅读这件事里,我的观点是: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能做的,是提供周到的阅读服务。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有兴趣读,有引导地读。把这些服务做到极致后,最好的阅读就产生了…… 好看的书从哪儿来? 解决书的问题,我尝试过多种方式,这儿介绍两种。 1.书架的革命。2012年9月,我在建材市场找到了一种制作简易书架的绝妙材料——轻钢龙骨。它安装方便,打几个螺钉就可以固定,还能根据需要任意切割,移装;底部有十公分宽,正好让书保持一定的倾斜度,把封面亮出来;这样一个能放200本书的书架,只花了不到一百块钱;最妙的是,它利用闲置的教室后墙,不侵占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下午,书架空了,那是孩子们把喜欢的书借走了;早上,书架满满的,那是借去的书被还回来了;课间或是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孩子们三三两两来到书架前,或站,或坐,或趴,自由翻阅,自在讨论。这一场书架的革命,成功实现了图书推销,自主借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量。 2.敲开市立图书馆的大门。书架弄好了,我又动起了脑筋:能不能再努把力,把市图书馆的广大资源利用起来呢?我一趟趟地跑图书馆,终于签约成功。现在,我们的图书从静止的小池塘变成了源头活水,每个月我都会去图书馆借200本书。新书上架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到书架前,一只只小手伸向本本新书,就像胖蚕爬上了桑叶山,太可爱了! 读书的时间从哪儿来? 我做了两件事。首先给课堂“松绑”,从10年起,我把山东潍坊韩兴娥两周教完一本书的做法引进课堂。高年级花2周上完一本书,一二年级识写字任务重一点,花8周也能上完。匀出来的时间,诵读经典,看课外书,作阅读交流,听我读儿童文学名著……做的都是有用、有趣的事儿,学生喜欢,我也轻松;再请家长帮忙。周一到周五,让孩子拒绝电视和网络,周末少报补习班。一开始,孩子们识字不多,每天借回图书亲子共读。到二年一期,全班人均识字2100个, 自主阅读就充分展开了。 读书的兴趣从哪儿来? 1.神奇的课外阅读交流。多年的实践让我得出一条结论:要了解学生读了没有,要督促学生读得更多,无需家长签字,无需检查摘抄,只需要,天天做课外阅读交流。先在组内交流,再由小组派代表到班级交流。阅读交流是个神奇的法宝,会让孩子们越读越多,兴致勃勃。 2.珍贵的《个人阅读史》。2013年,我设计启用了《个人阅读史》。页眉上写着:“记下我读的每一本书,留住我心灵成长的轨迹”。登记《个人阅读史》,好处有很多:孩子常看常登,会产生成就感,鞭策自己读得更多;四人小组会依据它来考察每个人是否真的读了书;我会通过它对读得太少太偏的现象进行及时干预,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阅读培养目标。 3.雷打不动的朗读时光。每天的语文课里,我一定会读书给孩子们听。《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凡被我读过的书,都像被魔杖点化过一样,成为书架上最受欢迎的那本。 4.最好的奖励 。对于阅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那些年,在当当网上买书,会有一定的返利。我把它攒下来,期末买书送给孩子们。在扉页上,写下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赠给最后才爱上阅读的孩子龚艺的,是杨鹏的幻想系列:我永远无法忘记,一直不爱阅读的你,在看了杨鹏的书后,向我提出的第一次买书请求。我知道,从那天开始,你就打开了另一扇门,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勇敢地、大步地往里走吧,你将不虚此行! 赠给顽皮孩子黄嘉鸣的,是《勃客郑渊洁》:你知道吗?我们都喜欢的皮皮鲁之父郑渊洁,他从来就不是乖孩子,他现在也不是很按牌理出牌的大人,但他成功了——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赠给班里的阅读领头羊黄天怡的,是《柳林风声》:眼见得你和你的朋友们,在阅读的路上越行越远,渐至佳境,目送你们的我满心欢喜!请永远,永远保持此刻这样,朴素的爱书的初心! 必要的引导从哪儿来? 在阅读这条路上,我是孩子们热情的同伴,我的阅读经验对孩子们也有用。我还是殷勤的引领者。上课时,我很喜欢领着学生“荡秋千”——抓着课文的藤条荡到另外的作家、作品上去。 比如如学完老舍的《猫》后,牵出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牵出季羡林的散文《老猫》。牵出拿着长长的竹竿,帮自家争风吃醋的猫打架的钱钟书,他写了《围城》。他妻子是杨绛,《杨绛散文》很好看,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不可不读。杨绛对他说:“打狗要看主人面,这打猫啊,要看主妇面。”——那对面的主妇是谁呢?建筑学家林徽因,她还是个很有才情的文人,她写的《人间四月天》值得读读。说到林徽因,有个跟她关系密切的文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写出《再别康桥》的徐志摩…… 就这样东拉西扯,一连串作家作品背后的故事都被拽了出来,这些轶事太有意思啦,学生听得眼都不眨一下。当然,这些被提及的作品后来都荣登学生的购书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