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乐平古戏台:乡民的精神殿堂(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网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楹联和匾额的考究,更增添了古戏台的风采。它们大多装饰精美,镏金髹漆,字迹出自乡儒耆宿之手,刚劲圆润、潇洒自如,内容形象生动,寓意深长,回味无穷。楹联中有题诵戏剧的,“咫尺天涯评论是非功过,须臾岁月历数万古忠奸”,“三五步能是千里江山,四六人可代百万雄兵”;有劝导观众且具深刻哲理的,“眼界抬高不怕前头遮住,脚跟站稳何惧后面挤来”,“要知今事通古事,欲晓世情看戏情”;有追溯本族历史渊源的,“圆水会九龙人杰地灵兴万代,关西成望族枝繁叶茂肇千村”;有感时醒世的,“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有著名剧作家石凌鹤先生为乐平剧院落成(1986年)所作116字的长联,还有把村名地名祝福企盼吟成楹联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乐平古戏台中,匾额的内容为光宗耀祖,歌功颂德,劝诫世人和对戏台文化的赞美,如坑口戏台的“旷怀古希”、浒崦戏台的“久看愈好”、徐家戏台的“百看不厌”、华家戏台“顶可以”,等等。匾额与楹联交相辉映,使乐平古戏台更具泥土芬芳和文化灵气。
    《中国乐平古戏台》的“戏俗风情”部分,介绍了“打彩”这一乐平民间演戏做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充分体现了村民们对演员的尊重与褒奖;演出前举行庄重的祭祖敬神仪式、请村中长老和功臣坐在口字席(贵宾席)上看戏,体现了村民们对祖先神灵及长老功臣的尊崇;以及体现乐平人“戏剧情节”的锣鼓架——一座浓缩的微型古戏台:大事演戏、小事锣鼓架,等等。
    读罢《中国乐平古戏台》,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一些中国地方戏剧文化、民间戏俗和古代建筑艺术知识,还感觉到,古戏台在乐平,不仅是保存完好的建筑,还是村民们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场所,是百姓的“父老开心地,乡村体面场”,她是象征,是图腾,是乡民们的精神殿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