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严格地说没有一部中国话剧史的专著,而最能体现中国话剧史研究成就的是新时期的一批话剧史著的涌现。应当说新时期关于中国话剧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有着薄弱的环节。第一,所有的话剧史的格局,大体上说,或者是话剧运动史,或者说话剧文学史,而对于话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历史却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描述。从某种角度上说,以往的话剧史多半是不能充分反映话剧全貌的话剧史。第二,作为中国话剧史,却缺少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部分,理应把港澳台的戏剧历史写入中国话剧历史之中。但是,以往几部话剧史都没有将台港澳的话剧史包容进去。无疑,这是应当改进的。第三,对于中国话剧历史上所传留下来的丰富的历史图像资料有所忽视,几乎所有的话剧史都缺少图像的展现。 近日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田本相主编的《中国话剧艺术史》(九卷本)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是中国话剧史论科研的新收获、新成果。 我深知,《中国话剧艺术史》编撰出版很不容易,因为它是白手起家,空口立项,靠的是主编和作者们的责任心和奋斗精神,所以,就更值得热烈祝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并不是大所,可在科研工作方面,他们从建所时起,一直坚持史论的基础建设。我记得,1986年我来院任职上班的第一天,在我办公室书桌上摆放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几十册新书里,就有七八本是话剧所编辑出版的话剧史料丛书,不久,话剧研究所老所长葛一虹先生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出版。随后,田本相继任所长,更加大力开展学术研究。20世纪9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学术界最活跃的时期,艺术界都在举办各种学术问题研究会,我院各所也不例外,只不过田本相主办的会议,却有务实的特点,特别关注剧团演剧实践和积累,如同承德话剧团、总政话剧团、北京人艺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以及曹禺研究国际研讨会,都带有演剧学派艺术总结性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在任时曾经参加过的会议。后来话剧所还有很多这样的学术活动。 总之,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话剧研究所,在艺术科研成就方面,并不逊于大所,它不负众望,在史论建设和资料积累的基础工程中,由田本相主持编辑和参与写作的,就不下四五十种。其中有关史论著述就有多种,也有作家作品单独的论著,如曹禺、田汉、郭沫若,都有田本相的专著。我敢说,田本相对中国话剧史和话剧研究的贡献,其著述之丰富、全面,在当下戏剧界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主编的这部九卷本《中国话剧艺术史》,又是创新的集大成的新收获。 据我初读的印象,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它不同于以往的话剧史,首先在于它是一部全史。以往的几部话剧史,都是局限在大陆内地,缺少港澳台部分,话剧虽是“舶来品”,却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生的文艺形式,它不只在大陆内地,也在港澳台被输入,因为它接近生活,逐渐成为向广大群众宣传反殖民统治、反封建压迫以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普及而有力的艺术形式。因而,它在港澳台三地的发展和成就,也该是中国话剧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话剧艺术史吸纳了这三地话剧发展的实绩独立成史,与大陆内地话剧的发展并列评述,真实地、全面地描述了全国话剧的发展变迁,使话剧艺术史名副其实地可称作《中国话剧艺术史》。这项开创性的科研工作也是田本相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努力的成果。 第二,以往的话剧史最多写到全国解放前,新中国的话剧发展史基本上很少涉及,个别也只写到1966年,而直到今天,所谓的历史新时期也有30年了,它们却还不在史著之内。历史就是历史,何必留下这么多空白,在我任职时,田本相就提出过《新时期戏剧论述》的课题,出版后影响很好,但他觉得还不够全面,这部艺术史在这方面则有更完善的补充和论述。 第三,这部《中国话剧艺术史》的更为新颖之处,是把话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整体发展历史,给予了全面的描述和评估,这无疑是中国话剧史研究的创新。它摆脱以往的话剧史的叙述模式,把导演和表演、舞台美术以及理论论争均纳入其中,这样全面的历史叙述,更真实地书写了历史。 中国话剧已有百年历史,撰写一部基本上能够反映中国话剧百年的中国话剧艺术通史,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历史的担当。田本相以80多岁的高龄,主编完成了这部图文并茂的话剧史,当真可喜可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