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缅怀大师传经典 牡丹再添新春色——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座谈会侧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苏丽萍 参加讨论


    
    青春版《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的《邯郸梦》
    
    上海昆剧团的《紫钗记》
    
    上海昆剧团的《南柯梦记》
    
    北方昆曲剧院《牡丹亭》
    世间奇才汤显祖
    “临川四梦”真性情
    “汤显祖逝世400年了,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安葵给予汤显祖高度评价。
    汤显祖出生在江西抚州临川一个诗书世家,家学渊源深厚。他继承了先贤“才节俱高”的素养,铸就了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品格。他34岁中进士,后赴南京任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闲职。后因抨击朝政、弹劾权臣,被贬谪。在徐闻和遂昌任县令时,汤显祖清廉俭朴,体恤民情,并以极大的热情实践自己清政勤民的政治理想。后弃官归里,归隐临川玉茗堂专事戏曲创作。
    汤显祖弃官归家后,以其惊世才情,先后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与旧作《紫钗记》被合称为“临川四梦”,皆“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因汤显祖书斋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四梦”将人生慨叹、仕途感悟、精神梦幻诉诸笔端,猛击封建礼教,深揭当世政弊。由于其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文词典丽、声律谐美,400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特别是《牡丹亭》,全本55出,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者可死,死而复生”的凄美爱情故事,其水平之高,堪称中国戏曲史上的扛鼎之作。明代沈德符在其《顾曲杂言》中称:“《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后《牡丹亭》始终活跃于昆曲舞台上,并被移植到川剧、越剧、粤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剧种里,有英、日、德、俄等十余种语言译本,不但是中华戏曲的杰作,也成为世界文化经典。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卓著。”王安葵介绍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林黛玉听到伶人唱《牡丹亭》引起了对自身境遇和人生的许多感叹,这一方面记述了《牡丹亭》对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如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家对汤显祖作品的重视。洪昇创作了《长生殿》,时人梁清标称其为“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也因此颇为得意,由此可看出人们是以《牡丹亭》作为创作标杆的。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如今全是由昆曲来演绎的。“汤显祖的‘四梦’并不是专门为昆曲写作的,但它给了昆曲丰厚的营养,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昆曲演员。”王安葵讲述了汤显祖与昆曲的渊源:清朝末期,昆曲衰落,1921年成立的昆剧传习所在艰难中努力使昆曲得以延续,《牡丹亭》的折子戏是昆曲传承的重要剧目。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都学习昆曲。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对《牡丹亭》中的《春香闹学》和《游园惊梦》尤其重视和喜爱,也是他一生中演出最多的昆曲剧目。昆曲大师俞振飞认为,《游园惊梦》是梅兰芳的昆曲代表作。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在论述昆曲的文化内涵时,也把汤显祖及其《牡丹亭》列为重要的一条;申报的录像片也包括《牡丹亭》的精彩唱段。
    为什么汤显祖的剧作有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王安葵认为,他的作品中凝聚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又能把自己的创作与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具有超越时空的典型性。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烂熟于心,唐诗宋词的意韵融化在他的剧诗之中,他的“自然灵气”说,“意趣神色”论,都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明代的王思任评论“四梦”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这说明汤显祖的作品广泛地涵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时汤显祖又不是一位书斋中的文人,他一直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他的诗文尖锐抨击时弊,为人民鼓与呼,他的剧作通过古代故事生动而深刻地映照了明代的社会生活,在今天看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感。中国戏曲是以抒情见长的,汤显祖剧作中表现的感情是剧作家真挚之情,是剧中人物真实之情,人民心中之情。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认为,汤显祖的生活年代,处于明后期的社会变革之中。当时正在高涨的“异端”思潮、革新思想以及儒、释、道等各种思想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因而他的思想就具有“批判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人们常常称汤显祖为“言情派”,汤显祖文艺思想中的“言情”,是肯定了人的欲望、人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宣告了人格、个性的独立自主。由于这种精神的发扬,他的艺术创作充满了哲理性、主观战斗性和个性。
    “临川四梦”以其深刻丰富的思想精神,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代读者、观众的热爱。而对“四梦”的研究也就随之而起。这种研究包括理论批评、评点、改编等许多方面。三四百年来,研究从未间断,而在历史上曾有三个较为活跃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四梦”问世之初至明朝末年,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对剧本的评论,可以称之为“剧本论”。第二个阶段是在明末至清前期,主要是对“四梦”的改编以及对表演和演唱的探索,可以称之为“演唱论”。第三个阶段则是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初,重点在研究《牡丹亭》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可以称之为“社会论”。
    这三个阶段,虽然论著不少,但大多只是围绕在“四梦”本身,特别是集中在对《牡丹亭》的评论上,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转机出现于1982年,以江西的汤显祖纪念会为转折点,汤显祖研究又掀起一个新浪潮。自1982年至今,对汤显祖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而且一些颇具规模的研讨活动在遂昌、抚州、大连、上海、香港、澳门、徐闻等地接连举办。一门初具规模的“汤学”已展示在我们眼前。
    “但是,一个世纪以来,和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熟悉程度相比,西方人对于汤显祖了解甚少,甚至连中国人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汤显祖的世界。所以,我们遇到了一个严肃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下功夫真正读懂汤显祖,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世人了解一个真实的、生动的汤显祖。”叶长海表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让四百多年前的‘临川梦’在今天的‘中国梦’中重放异彩,让中国的‘汤学’与西方的‘莎学’一样,成为世界文化史上永放光华的精彩篇章。”
    梦短梦长俱是梦
    唯有牡丹真国色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一部《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永久范本,也是昆曲的救星。浙江昆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感慨万千地说,想当年昆曲演出团体几近绝迹,在一个国风苏剧团里有几个“传”字辈的昆曲演员偶尔唱一两支昆曲,这个团堪称讨饭团,难以生存,但一出《牡丹亭》浪迹江南农村,尚能讨得一碗饭吃,才把昆曲保存下来,才能有以后的《十五贯》,才能有以后的浙江昆剧团,才能有今天昆曲的盛况。汤显祖及《牡丹亭》影响着无数专家学者、名人雅士。再拿昆曲演员来讲,第一至五届梅花奖获得者的女演员几乎全是饰演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当代的许多昆曲艺术家都对《牡丹亭》一往情深。岳美缇说:“我们这些人是跟着《牡丹亭》长大的,从小学,长大演,老了教。”张继青说:“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张洵澎说:“《牡丹亭》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梁谷音原来不演《牡丹亭》,但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排演多少代名人排演过了的《牡丹亭》。就像杜丽娘一样,只为心中那一个梦,我为《牡丹亭》相思几十年。”
    《牡丹亭》的超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同情封建社会受礼教束缚的男女,而且在于它能赋予剧中男女以美好的理想,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幸福,却在理想中实现了。从《牡丹亭》题词中可以看出,汤显祖特别善于用“情”。这“情”就是人的真正感情,它包含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在《牡丹亭》的时代,诚挚的爱情被统治关系所代替,真正的美被虚伪的道学所掩盖。
    汤显祖在剧本的开场白中写道:“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他用自己满腔热忱挥写出男女之间的真爱,在剧中倾注了自己无限的感触。每出戏都充满凄美的意趣,以情出戏,戏从心出,为情而死,为情而生。而在17世纪的中国,能写这样独具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在我几十年演剧生涯中,接触过许多剧本,我真正体会到汤显祖是一个很会编故事、安排戏剧情节的人,有故事有情节才有人物,有人物才有情感,有情感才能动人。而且在汤显祖的笔下,青年男女那种令人难以启齿的生命本能的性冲动,变得神圣、高洁、美妙,这种青春欲望,透出生命的庄严与美丽,丝毫没有猥亵和淫秽的成分。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压抑人性、残害生命的封建礼教的丑恶,那活生生的淳朴而健康的生命,又是何等的可爱与值得尊重。所以说,《牡丹亭》是充满青春活力、青春个性、青春气息,充满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一曲青春赞歌。《牡丹亭》讴歌青春生命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戏、用情、用性、用梦,创作出了充满人性光芒的不朽作品。”汪世瑜说。
    传世牡丹再青春
    弘扬经典铸辉煌
    “十三年前,在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的策划和鼓励下,我和张继青老师一起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蓝本,选择苏州昆剧院创作排练了青春版《牡丹亭》,重新谱写青春生命的赞歌,为的是能让古老的文学剧本与古老的昆曲撞击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强音。以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及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加上素雅甜美的舞台呈现,吸引当今有文化的年轻人接触汤显祖、接触昆曲,让他们喜欢汤显祖,喜欢昆曲,并且爱上汤显祖,爱上昆曲。”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导演,汪世瑜十分兴奋地回忆道。
    青春版《牡丹亭》几经易稿,只为既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精髓,又能在节奏上适应年轻观众。昆曲曲调冗长,白先勇尝试将西方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于其中,同时加入了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吸引年轻观众。此剧的服装华丽精致,主画面为中国传统意象的梅、兰、竹等,愈发衬托出演员的古典美,大大推进了剧中至真至纯的爱情主线。而舞美更是别具风格,设计者将剧中传统的花神拿花舞蹈改成用十二个月不同的花来表现,让舞台的整个气氛随花神独具特色的表演流动起来。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台北首演至今,已演出290多场,直接进场观众60万人次,通过其他媒介观看欣赏的超过1亿人次,誉满海内外,主演俞玖林和沈丰英也凭借此剧双双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在台前幕后亲自见证了昆曲这十几年的变化,他讲述了自己演出汤显祖名剧的体会:“昆曲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也是我国传统雅文化的集大成者,要传达昆曲的种种大美,我们演员首先要对它的大美有发自心底的自信。在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过程中,我逐渐主动去体会昆曲的美,以及蕴藏的传统哲学思想,比如‘虚实相生’‘物我一体’等等。在青春版《牡丹亭》走出国门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传统艺术同样可以登上世界舞台,向世界传递东方之美。”
    “我们每一位昆曲演员都应该既是昆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引领者。经过12年的舞台磨炼,我渐渐从‘演妆’进步到‘演心’。作为中青年昆曲演员,我们当以一颗迫切的心跟前辈艺术家多多学戏,不断提高自身表演水平;也当以一颗沉静的心,学习他们艺无止境的献身精神,不断提升艺德、戏德,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昆曲人,担当起昆曲的传承、传播使命。”俞玖林说。
    我国现有七大昆曲院团,《牡丹亭》是看家剧目。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牡丹亭》原为宜黄腔而作,但所获盛誉却在昆曲。自晚明汤显祖“四梦”系列与昆曲结缘,昆曲即以其清丽的音乐、悠扬的行腔、细腻的表演为其提供了绝佳的舞台。文化和艺术的舞台不会停歇,直到今天,全国七大昆曲院团,依然上演着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每个院团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演绎着汤显祖笔下的“四梦”。无论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还是饱含哲学精神的《南柯记》,以及文化思想和情感丰富的《邯郸记》与《紫钗记》,都已镌刻为昆曲人的一种“艺术记忆”,一种“艺术理解”,甚而是一份“艺术情怀”。汤显祖的作品,是昆曲舞台上的艺术光辉,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缤纷闪烁,绽放光芒。
    为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全国昆曲院团也先后创排了与其相关的艺术作品,表达对两位文坛巨匠的思念之情与敬畏之心。如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南柯梦》、上海昆剧团的全本《临川四梦》、湖南省昆剧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北方昆曲剧院即将推出的原创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这其中,都离不开“传承发展”这四个字。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是为了更好传承。北昆在大都版《牡丹亭》的创排中,继承了以我们敬爱的老院长韩世昌先生为表演核心的艺术特色,同时响应时代需要,在尊重昆曲艺术表演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并体现了当代审美,强化了汤显祖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彰显了当代艺术工作者对汤翁作品的美学理解和审美格调。相信欣赏过大都版《牡丹亭》的朋友们,都对它印象深刻。我们创作的愿望,是在尊重传统、承接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杨凤一说。
    杨凤一还表示,汤显祖的作品既是昆曲艺术的经典,又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他剧中的情感力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褪色。近十年来,国家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体性的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全国昆曲院团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剧目是昆曲院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北昆作为全国七个昆曲院团之一,肩负着传承艺术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相信身在当下的我们,通过对艺术大师的缅怀和学习,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回顾和倾听,将会把优秀传统文化伟大的精神力量接续下去,薪火相承。
    (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