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乐平古戏台:乡民的精神殿堂(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网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祠堂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晴天用前台,雨天用后台,观众可坐在祠堂大厅和两侧包厢看戏,因而也称为“晴雨台”。其中著名的祠堂台是:浒崦戏台,位于镇桥镇浒崦村中央,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晴雨台、看台(阁楼包厢)和名份堂(程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堪当古戏台中之极品;2000年,该台被列为江西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车溪村敦本堂戏台位于涌山镇车溪村,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属仿明祠堂台建筑群,为祠堂戏台之经典。涌山昭穆堂祠堂台位于涌山镇涌山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其“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另外,还有田里蔡家村戏台、龙溪村戏台、袁家村戏台等。
    万年台是戏曲文化和民众生活联姻的产物,万年台是独立的单台,大都坐落在村坊中心,台前有一坪小广场,与大街小巷相通,便于观众集散。万年台冲破了祠堂台封闭逼仄的束缚和压抑,因而受到更多民众的喜爱,她被命名为万年台,真真切切表露了万千观众对戏曲的迷恋和对这种戏台能千秋万载永存的美好祝愿。其中,众埠界首戏台始建于清代,1930年方志敏同志在此台上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2001年6月,该戏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坑口戏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原属晴雨双面台,后改建为万年台,因与浒崦戏台相像,同誉为“姊妹双葩”。另外,还有庞公桥戏台、桥头黄家戏台、张家桥戏台、神溪华家戏台、尚濂嘴戏台、镇桥徐家村戏台、护里村戏台等等。
    草台是临时搭建的演出台,支木为柱,盖稻草(或竹席)为顶,可单独使用,也可搭在古戏台旁边,供两个戏班“打串台”(唱对台戏),哪边演出精彩,观众就呼啸着倒向哪边,气氛十分热烈,真是“草台演春秋,观众亦无数”,并引出“还眼债”的自嘲自谦的趣事。
    这些风格各异的古戏台,大都出自本地的能工巧匠之手,那种对赣剧艺术的痴迷,竟能幻化成匠艺的才华横溢。《中国乐平古戏台》的“艺术揽胜”部分对“屋脊与脊饰”、“宝顶”、“飞檐”、“立柱、柱础”、“斗拱”、“梁枋”、“斜撑、雀替”、“门饰、屏风、窗棂”、“吊篮、悬柱”、“月梁”、“藻井”用精简的文字、大量精美的图片加以介绍,使读者在巧夺天工的视觉享受同时,了解建筑艺术知识。
    
    乐平古戏台是江南近古乡土建筑的典型模式,均为砖木结构,既兼庑殿式建筑的庄重,又寓楼阁式建筑的灵巧。枋昂斗拱层层叠叠,遍布木雕戏文,其中梁的图饰多以文武天官、满堂福、九老天官、万寿图为主题,枋的图饰则以狮子木雕为主,如九狮过江、五狮抢宝等,敷金施彩、极尽豪华;屋脊中央矗立着一串叠起的红黄蓝数色彩瓷宝顶,一组方天画戟直指云天,不仅是戏台的主要标识,而且寓含了老百姓镇邪驱灾保平安的美好愿望;屋脊的两端分别饰有造型优美的鳌鱼,正面上方都有做工精致、直冲云霄的飞檐翘角,使戏台在端庄中显露出冲天豪气,这种造型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戏台天棚中央缀有十分考究和华丽的藻井,藻井有方形顶和圆形的穹隆顶,主要起拢音和反射音的作用,藻井及其以下空间,是戏台最中心部位,其中藻井象征着天,戏台面代表地,天地合一,构成了演绎生、旦、净、末、丑的特定艺术表演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