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乐平古戏台》 走进赣剧之乡——江西乐平,人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这里分布着412座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古戏台,因其数量众多、艺术绚丽、风格独特而被建筑专家誉为“中华一绝”和“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乐平也因之被称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为什么一个面积只有1973平方公里的乐平市,方圆百里的村庄里有这么多、这么精美的古戏台? 从由政协乐平市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乐平古戏台》画册(中英文对照)中可窥一斑。 乐平处于赣东北山地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居民多是唐末动荡后由四方迁移而来,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移民们既带来了强烈的生存愿望,也带来了四方文明。定居下来的人们不断奋斗、碰撞,也不断交往、交融,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也能拿得出去的独特的戏曲文化、民俗文化。 ![]() 有了戏曲演出,戏台便应运而生。赣剧的演出活动在乐平城乡盛况空前。有民谣曰:“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三天不看戏,肚子就胀气,十天不看戏,见谁都有气,一月不看戏,做事没力气”,这是对乐平人赣剧情结的真实写照。乐平镇桥等乡镇在乐平素称“赣剧之乡”,著名的“乐平腔”又称“高腔”,是历史上赣剧的主要支派。 随着赣剧在乐平的形成和发展,乐平古戏台也相继出现和增多,逐渐成为与赣剧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与辉煌灿烂的赣剧相比,古戏台建筑更是灿烂辉煌。一座座精美绝伦的戏台,演尽了千古风流。 乐平古戏台,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就属性而言,分祠堂台、万年台、庙宇台、会馆台、家庭台五种类型。由于历史的原因,庙宇台、会馆台、家庭台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消失在曾经的岁月之中。如今,在乐平真正意义上能被称为古戏台而且随处可见的其实就是祠堂台和万年台。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