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五大部分,四十一件案例中,既有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得当的正面经验,也有处理失当的反面教训。对此程美东教授如是说,“反思历史,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苛求评价是历史研究者的责任,只有如此,我们的历史研究才能更真实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那种一味地讲一种声音的历史研究,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的,也对我们的事件发展起不了积极作用”(引自《朝鲜战争的爆发与抗美援朝的决策》),“政府的钱应当由人民来监督,任何领导不要以为对发展地区经济有所贡献,对当地民众生活的提高有所贡献,就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执政为民,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引自《定州征地血案》),“这些事故的发生,很多是我们的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力的结果,我们的政府如果不用于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从法律上来说是不守法,从政治上来说是不明智”(引自《克拉玛依“12.8大火”》),“一场灾难可以使一个执政党垮台,也可以使一个执政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威信,关键要让群众看到这个执政党和政府的行为是否让人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力量”(引自《中国唐山大地震》)。 正因为有了对这些教训痛定思痛、自我批判的思考,我国政府、执政党才能够在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机制、健全法律法规、重视舆论监督上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政府、执政党在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关注、处理、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2003年以前,我国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还没有上升到一个全面和理性地长期应对的高度”,书中以个案的方式论证了这段成长之痛。“上海1988年甲肝爆发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是无法可依,只能以日常的行政管理方式来应对”( 引自《1988年上海甲肝大爆发》),这促使1989年我国颁布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3年,为了战胜非典,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我国政府公布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扭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路径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偏离。“这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处置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引自《前言:突发事件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历时46天,一度谣言漫天上演“举家弃城而逃”的闹剧,终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结果而胜利化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各类突发事件频繁考验着执政党负责任、肯担当、为人民的党性党风,更是考量着民众对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信任度、支持度,而中国共产党也在应对一次次“难题”中磨练了自身的执政能力。回顾历史,审视现今,我们可喜地看到: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2007年8月,《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应对突发事件,唯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保证国家繁荣富足、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突发事件处理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执政党在重新审视和调整国家安全策略后、不但提高了危机处理意识、加快了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机制,而且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经验。使得形形色色的突发性事件转“危”为“机”。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一方面军队、党员、群众展现出了最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得中国民众在对付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再一次突出地表现出团结一致的风貌,使我们民族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一次新的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抗拒重大灾害、保障中华民族利益的必要性”( 引自《1998年抗洪抢险》)。1999年北约借口误炸轰炸了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民众义愤填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中国政府对于广大民众自发的爱国行动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既满足了民众释放愤怒情绪、展示爱国情怀的要求,又体现了一个现代文明大国应有的法治精神,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该事件妥善的应对,也使得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充分暴露,教育了国人(引自《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如何未雨绸缪,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如何冷静应对,果断决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透视》一书给出了睿智、坦诚、客观和理性的答案。披沙拣金,拂云去雾,以新颖的视角和极具建设性的点评,把我们拉进历史的现场重新探求思考。 中国当前面对的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依然严峻,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衡量中国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也是13亿中国人福祉之所系。《透视》一书中对此问题精彩的观点、总结、探讨与评述,在这里不能逐一而述,相信关心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读者能比笔者从中感悟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无疑这些观点都为社会学者、公务人员、关心国家发展的爱国人士提供了充分的探讨、借鉴和参考的资料,在忠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执政史上,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 ![]() 点击阅读《透视当代中国重大突发事件1949-2005》 程美东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