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老九门》:养眼容易养心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闫伟 参加讨论


    
    
    电视剧《老九门》剧照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从网络剧《盗墓笔记》到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盗墓笔记》,再到最新的台网联播剧《老九门》,近年来,盗墓题材因大IP改编、大牌明星出演以及紧张刺激、悬念迭生的情节设置,受到观众的青睐,成为影视剧争相挖掘的金矿。然而,与市场的异常火爆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影视作品大都口碑不佳。相对于《夺宝奇兵》系列、《盗墓迷城》系列、《国家宝藏》系列、《古墓丽影》系列等经典之作,强势崛起的中国盗墓题材仍处于学习探索阶段,距离能够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实现口碑和市场双赢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号称“《盗墓笔记》前传”的电视剧《老九门》改编自南派三叔同名小说,于卫视和网络联动播出后,在众多年轻观众尤其是一些“原著粉”中持续发酵,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该剧以上世纪30年代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长沙城布防官张启山为破解矿山之谜,与梨园名伶二月红不断加深友谊并共同抗日的传奇故事。作为以盗墓类恐怖悬疑风格为底色的作品,该剧的最大看点无疑是所谓的“下斗”情节,即人物在古墓之内胆战心惊、命悬一线的探险经历,因而视觉奇观自然成为引燃观众收视热情的必备桥段。可以说,主创对于层层机关和重重悬疑的煞费苦心之设计,最大程度还原了原著的情境描摹,在现有电视剧制作技术水平下将奇思异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暗道关卡之精巧、细节伏笔之玄妙、氛围营造之阴诡,建构出吸引力十足的视听观赏性。另外,剧作呈现出了一派古香古色的浓郁民国画风,虽然在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的某些夸张成分与史实不符,但仍然以精致雅观的格调质感使人赏心悦目。加之一众高颜值偶像演员的加盟,本剧在为观众制造感官愉悦方面确见功效。
    然而,作为以声画语言为传播载体的电视剧艺术,养眼易,养心难。而养心的前提则是构建一个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动人故事。《老九门》在炫目的华丽外壳之下,其内在肌理的合理性与严密性值得商榷。剧作在叙事方面,试图将“探险+爱情”的情节与民族大义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但同时并行的“探墓线”与“苦情线”没能做到完美地交融互渗,不仅在支撑作品主题方面时常暴露出捉襟见肘的尴尬,也让不少观众在略显拖延和蹩脚的感情戏中损耗了对盗墓悬念的心理期待;在表演方面,主创为迎合所谓的“时尚口味”而选择了一些偶像派俊男靓女担纲主要角色,但个别演员由于不饱满的演技所表现出的扮酷耍帅、貌合神离,不仅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俘获年轻观众的心,反而引发其阵阵“吐槽”;在制作方面,服饰和造型上对于史实面目全非的大幅改易、浮夸打斗配合热血音乐的音画叠加处理等,都透出动漫和游戏的“二次元”即视感,突变的画风不时迫使观众出戏,因之招来不少质疑和非议。凡此种种,均使该剧暴露出脱离地气的叙事悬浮感和外强中干的内核空心化。
    如果没有一段渗入观众心灵深处的故事,没有一群与观众情感产生同频共振的人物,纵使机关算尽、特技做绝,也是枉然。本剧在主要人物的设置上采用“双头鹰”结构,即男性角色张启山和二月红双挑大梁,其一刚一柔的气质对比本可产生独特的戏剧张力,并使之成为情节推进的性格内驱。然而,主创却将故事演进的导线寄托于说服力不足的抽象情怀或离奇事件,没有较好地在人物秉性与情节转折之间建立必然的因果联系,再加上温暾拖沓的叙事节奏,致使作品形象塑造的深入性和剧情铺陈的感染力都欠缺了火候。众多配角里,陈皮的阴邪、齐铁嘴的油滑、陆建勋的恶毒、尹新月的精灵、丫头的纯善等,虽具备鲜明的标识性,但总体流于脸谱化,未能多维彰显出人性的复杂和深刻。与此同时,种种天方夜谭的主观想象和天马行空的出奇设计,又让植根于确切历史时期、真实时代气氛中的故事好似虚无缥缈的成人童话,时空的特定性和内容的架空性格格不入。
    其实,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而言,《老九门》都算得上不折不扣的“中国故事”,但如何真正让“中国故事”形神兼备、心魂有依,以致落地生根、走向世界?这是剧作人应该永远深思与躬行的文化命题。在电视剧作品中,与传统文化产生关联的意象当是寄寓民族精神、传承民族血脉的物质载体,而非仅仅用来诱导猎奇心理、展示故弄玄虚的工具符号。由盗墓类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虽然以波诡云谲的超常想象、步步玄机的扣人心弦赢得了一批忠实粉丝,但很多在正向精神的表达上、在人性美善的昭示上显得虚空或无力,并存在将传统精粹引向神秘化、奇观化的偏离性倾向。近年,改编自《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电影《九层妖塔》、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网络剧《盗墓笔记》等之所以口碑平平,从某种角度而言正缘于此。与这些作品相比,《老九门》强化了抗日救国的民族气节,加大了感情元素的戏份,但在人物、情节、线索、段落和价值观等因子的相互缝合上还有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而拉低了作品的整体品质。由于市场需求,此后还有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相继亮相,但愿主创者在遵守“禁止宣扬封建迷信、恐怖暴力”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于创作实践中处理好“引领观众”和“满足观众”的关系,把握好是非之道与虚实之度。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