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雷颐:左倾夹缝中的艾伦堡(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十月革命,填补了他们价值的虚空,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同时给平淡无味的生活带来强烈刺激,使他们在令人沮丧的现实中看到理想之光。对那些艺术家和人文知识分子而言,俄国革命更具浪漫色彩,因为他们天生无拘无束,不愿受任何体制、习俗和种种规范的束缚,对任何"体制"都报有反感,抨击体制、权力、金钱……对个性的压抑。推翻旧体制的俄国革命使他们空前兴奋起来,以为迎来了一个没有"体制"、自由自在的新时代。
    1918年5月1日,莫斯科全城都用未来派和至上派的油画装饰起来,全城都画满了抽象派的色块,"在红场上出现的不是学院派的画家,而是未来主义者、立体主义者、至上主义者"。(上,第273页)"左翼艺术"发出了"第一号命令",虽然到处都是饥饿与寒冷,但到处都有人在朗颂诗歌,"这不是诗歌节,而是整整一个诗歌的时代"。各种流派不胜枚举,共产主义未来派、形象派、无产阶级文化派、表现派、费定斯特派、无物体派、现在派、阿克秦派……(上,第365页)生活本身似乎已成为"艺术",一群群浪漫文人已经进入亢奋状态。十月革命后不久,爱伦堡作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外交信使"重返西方,发现谈论俄国革命一时间成为欧洲知识界的时髦,文学艺术中的未来派、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都从中汲取灵感,发表一通又一通关于社会革命、文学和艺术革命(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宣言,歌颂这场革命。这时"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盼望暴风雨,但暴风雨对于他们说来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对于一部分人说来是启示录中的世界末日,对于另一部分人说来是一场戏剧演出。"(中,第131页)甚至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赞美"俄罗斯的实验"也成了一种时髦,"对苏维埃的一切都加以赞美的冒牌绅士获得了\'布尔什维赞\'的绰号",一位网球运动员也对爱伦堡说:"听说你们已经废除了钞票。这好极啦!我痛恨计算开支……"(中,第92页)
    此时,无论是俄国还是西方的这些充满浪漫情怀的知识分子当然不会想到,几年后所有这些诸如超现实、未来主义、抽象派、立体派、现代派……等各种艺术流派在苏联和今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将被作为"资产阶级腐朽观念"的体现而被彻底消灭!只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才是唯一"正确"、因此成为唯一存在的艺术流派。他们没有想到,旧体制被推翻之后,建立的是一个更加严格、精确、将每一个人都作为这部精密的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被设计、安放好的齿轮和螺丝钉。
    从少年时代起就卷入反对沙皇革命斗争的爱伦堡对革命的热烈赞颂自不待言,他对"革命"的理解颇具代表性。但当他不久因公重返莫斯科时,却大吃一惊。因为他出国时正是物质极度匮乏,但普天下"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军事共产主义的最后几周,此次回来已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使工厂立即恢复生产,经济充满活力,原来空空如也的商店现在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们的生活迅速摆脱极端贫困的战时状态,对此,爱伦堡却大惑不解,极为反感!他讥讽地写道:"肚子不仅恢复了自己的权利,而且还受到推崇","莫斯科人吃胖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他感到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享受,丧失了不久前革命所产生的浪漫精神和崇高理想;"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贫富差别,并产生了新的暴富阶层--"耐普曼"……他失望地感到这些"同我久远的童年时代一样",因此"常常觉得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丑恶现象"。"叶赛宁称之为\'洒馆的\'莫斯科正在以一种病态的冲动胡闹,这像是上个世纪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狂和贬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气质的一种混合物。"总之,"一片白雪怜悯地覆盖着一切。当解冻的天气刚一来到,地面就暴露出来了。
    
    连载:艾伦堡著《人·岁月·生活》,海南出版社,2008年 [我要评论]
    

[书摘]:艾伦堡,我在巴黎收到苏维埃最高法院诉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