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进化事件(4)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旁论
    史上最重要的动物行为著作
    威尔逊承认,在《社会生物学》出版后的几年里,对此书的反应是褒贬兼有。批评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不合时宜的还原论,即认为最终可以将人类的行为还原到生物学中去理解;遗传决定论,即相信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人类的本性。批评者从政治和道德角度考虑,普遍担忧这两点有可能为犯罪行为、帝国主义、性别歧视甚至曾被纳粹以“优生学”为幌子推行的种族歧视提供合法性。在1978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名来自左翼组织的威尔逊学说的反对者甚至向威尔逊泼了一大杯水。
    威尔逊在为2000年新版《社会生物学》而特别作的序言《世纪之交的社会生物学》中提及这段纷争时认为,自己不仅重视还原论,还重视综合论和整体论,社会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正是通过将社会科学的问题纳入现代综合论而重塑社会科学的基础;书中的方法论基础绝对不是严格的还原论,而是相互作用论,“没有哪个严肃的学者会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方式和控制动物本能的方式一样,而不存在文化的影响。……基因组决定了心理发育的方向,但是无法消除文化的影响。”换言之,威尔逊认为从纯科学角度看自己的观点与方法并无不妥。
    威尔逊特别强调,批评者中有某一特定思想流派和政治主张的信徒。这些人不喜欢人性具有任何遗传基础的思想,而认为发育中的大脑是一块白板,唯一的人性就是心灵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威尔逊指出,这些信徒的观点恰恰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该主义的“标准观点”:因为某种主义应该追求的是最终的善,只有心如白板的人才能适应该种主义,所以他们绝不能主张心灵来源于可遗传的人性。
    即使《社会生物学》的观点与主张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其影响力及受到的肯定都在稳步增加。1977年,威尔逊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1989年,该书更因其“有助于将动物行为的研究改造成与主流进化生物学有着广泛联系的学科”而战胜了达尔文1872年的经典著作《人与动物的表情》,被国际动物行为协会官员和成员评为历史上最重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著作。
    而威尔逊在写就《社会生物学》后仍努力继续自己对人性的研究以及坚持各学科大综合的尝试。关于第一个领域,他完成了《论人性》并以此获得普利策奖;他在第二个领域的成果则体现在《基因、意识与文化》、《普罗米修斯之火》与《论契合———知识的统合》等书中。近来,威尔逊对保护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著《生命的多样性》更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评选中入选自然科学十大好书之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