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的孩童,博物的老者 但在此具体主张之外,威尔逊更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他掌握材料、整合理论和驾驭语言的宏大与精妙。要知道,全书几乎覆盖了所有与“社会性”这一核心概念有关的动物。仅仅为了说明“玩耍似乎只限于较高等的脊椎动物”,威尔逊便先后提及了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冷血脊椎动物,以及“鸟类的少数物种,特别是乌鸦科的乌鸦、渡鸦、寒鸦和其他成员”、狐蝙、袋熊、掘地小栗鼠属的地松鼠和松鼠属的树松鼠、鹿、羚羊类的许多物种、猪和猪科其他动物、山羊、印度犀牛、欧洲鸟貂、麝猫、欧洲獾、海狮、狮子、狼和其他犬科动物、狐猿、灰松鼠、欧洲红鹿等众多动物,威尔逊对文献资料的熟练掌握以及在理论方面的广阔视野与坚实框架由此可见一斑。但威尔逊为本书锁定的读者群其实相当多样化:700多页的篇幅中包含了多达82页的参考文献,专业读者必定获益匪浅;同时也达到了作者期望中的效果,即“要尽可能地面向广大的读者,让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读者不论是否受过正式的科学训练都能读懂本书的大部分内容”。 四川人民出版社著名的“走向未来丛书”曾于1985年推出本书的节译本《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但直到23年后的今天,广大读者才得窥博物学家这一煌煌巨著的全貌。对一份长达100多万字并涉及生物学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考古学、文化学、哲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译稿来说,难免还有硬译、误译之处,也存在不少一望即知却未校对出的文字错漏;但由分别来自数量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历史学、社会学和科技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四位译者共同翻译这本巨著,毕竟是对作者、对译文和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从全译本凝聚的众人之智联想到威尔逊原著的一己之力,我不得不完全赞同《纽约时报》书评人约翰·菲佛(JohnPfeiffer)的看法:“《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本身就是一个进化事件。它向所有耳聪者宣告:我们已经站在努力理解人类在世界万物进化过程中的场景取得突破的边缘。”威尔逊曾经说过,每种生物不论大小,只要观察它们,想到它们,或是可能的话把它们逮起来再细细地看一次,对自己来说都是件赏心乐事。而如果要形容这样一位以孩童的热情与好奇来成就博物学者功业的老者,用威尔逊自己在分析动物的玩耍行为时所下的这句判断或许最为恰当不过:“事实上,人类如此专注于游戏或玩耍以至于将它专业化,是由于可使少数人把它引入重要的事业而成为成功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