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越多越安全》 《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 《买房子还是买股票——你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美国)兰兹伯格著 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王则柯 在《财富》、《福布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著名财经报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文·兰兹伯格(Steven E. Landsburg)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不是专业论文,却仍然比较严肃。但是另一方面,兰兹伯格教授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遐思发掘经济学的道理,写给缺乏专业训练的读者甚至小朋友看,并且总是很有吸引力。前些日子我们已经看到的《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和《性越多越安全》,就是他这种小品的代表作,现在,中信出版社又将他的《买房子还是买股票:你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 与大家已经熟悉的早先两本书不同,我比较欣赏现在叫做《买房子还是买股票》的这本书,因为它除了具体的案例讨论以外,还给读者展示了经济学家特有的思考形式。例如面对“节能汽车会降低石油消耗吗?”的问题,人们多半会回答说,“节能汽车当然会降低石油的消耗”。可是本书的给出的答案却是“不一定”。事实上,因为石油价格疯涨,人们呼唤节能汽车,以便降低对于石油的需求。但是经济学家会马上想到节能汽车出现以后的新问题,那就是因为节能型汽车会降低驾驶成本,一方面原来开车的人骑个自行车也可以办好的事,现在也愿意开车去办,另一方面有一些原来不买车不开车的人,现在也会买车开车。总之,由于节能汽车出现,人们出门会更愿意选择汽车代步,从而很难说节能汽车的出现就能够降低人们对石油产品的需求。 上述“节能汽车会降低油耗吗?——不一定”这种“问题——解决办法——可能的后果”这样三段式的思想路径,就是经济学家们一种典型的思维方式。兰兹伯格在导言中就清楚表明,他的这本书要以“杂谈的形式”,“清楚细致地呈现主流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哪怕他也知道,他杂谈的“有些细节值得商榷,有些经济学家对我书中的观点并不同意”。 大家知道,“经济学模型”是当代主流经济学最时髦也是最基本的概念。兰兹伯格对于所谓经济学模型,有独特的解说。兰兹伯格原来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并且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对于经济学的理解比较肤浅。20年以后他说,“现在的我对经济学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按照他后来的说法,“经济学是用真正的好奇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奥秘无处不在”。“许多时候,这些奥秘似乎根本无从破解”,所以“经济学家尝试把问题放在虚拟的世界中试着解决”。这个“虚拟的世界”是“我们自己的创造,称之为模型”。例如,如果想弄明白为什么橘子汽水的价格高于汽油,我们首先假设世界上能买到的东西只有汽水和汽油。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模型。 科学研究需要假设,需要从真实世界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真实世界最本质东西的假设,叫做模型。兰兹伯格接着写道:“我们创建各种各样的模型,不是因为它们能够反映现实世界,而是因为对模型的思考是种很好的热身练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这个现实世界。研究的最终目的,固然还是理解现实的世界,但是要想理解现实世界,首先的一步就是要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的。”真是经验之谈啊。 《性越多越安全》原本的副标题是“颠覆传统观念的经济学智慧”,兰兹伯格说的经济学,是当代主流的经济学。他是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给我们说明为什么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没有道理。但在中译本里,这个副标题则被改成了“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固然这也是出于市场成功的考虑,可是这种违反作者原意的修改,却正是主流经济学目前在中国被妖魔化的一个反映。因为主流经济学被妖魔化,似乎不是理论脱离实际,就是为那些为富不仁的人说话,于是一切号称非主流甚至反主流的经济学就变得吃香起来。这本书用的明明是主流经济学,中译本却被罩上“反常经济学”的外衣面世,真叫我们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王则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