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汝伦:极权主义的病理诊断书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极权主义的起源》决不是一部肤浅的对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而是要从根本上探讨这个现代特有现象的深层历史原因及其结构因素。
    张汝伦
    《极权主义的起源》[美]汉娜·阿伦特著哈佛大学出版社1968年版
    《极权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是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的成名作,正是这部巨著奠定了她作为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的地位。然而,在冷战后出版的有关阿伦特研究的论文集中,有关这部著作的文章可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阿伦特研究的热门话题集中在政治行动和判断,或者伦理学与恶的问题,以及性别和犹太性问题等等,而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对现代性政治特征的宏观观察与分析,却似乎成了过时的东西。然而,冷战以后的政治现实,却一再向人们表明,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的许多论断,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在被事实一再证明。
    阿伦特本来对政治毫无兴趣,正是纳粹夺取政权及犹太人随后的悲惨遭遇,以及二十世纪其他特有的政治现象,使得她决心要从政治上找到世纪悲剧的答案。政治成为她的思考对象,主要不是出于理论的动机,而是出于经验的动机。正如英国著名的阿伦特研究者卡诺芬指出的:“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整个议事日程都是由她对世纪中叶的政治灾难的反思定的。”这个“政治灾难”,当然就是指纳粹统治和斯大林主义,阿伦特把它们称为“极权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阿伦特一切思想活动都是以研究‘极权主义的起源’作为出发点的。”
    《极权主义的起源》发表在冷战方殷的1951年,这个书名使许多人误以为阿伦特的这本书是为冷战中的一方提供了重磅炮弹。可是,促使阿伦特写这部巨著的,根本不是当时的冷战,而是前冷战发生的事件。实际上,对于阿伦特来说,极权主义不是指一种特别野蛮的政权,而是指某个更新更危险的东西。纳粹和斯大林主义只不过是它的标准体现而已。极权主义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极端形式,是西方文明崩溃的征象。《极权主义的起源》就是想探讨这个崩溃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就是那些在现代世界通行的现象,它们本身不是极权主义的,但在任何国家都可被用作极权主义的基础,不管其自己的特殊传统是什么。”所以这部书一开始并不打算用现在这个容易引起误导的书名。
    阿伦特在1944到1945年之际开始酝酿写这部书,她与她的丈夫布吕歇尔把这部书看作是对欧洲十九世纪——布尔乔亚世纪的正面攻击。最初她起的书名是《耻辱的诸要素:反犹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但在给出版商的写作大纲中她也提到另一个可能的书名:《地狱的三根支柱》。它包括三部分(“论反犹主义”、“论帝国主义”、“论种族主义”)十一章,并没有“论极权主义”。到了第二个写作大纲时,此书分为四部分(“犹太人通向政治风暴中心的道路”、“民族国家的瓦解”、“扩张和种族主义”、“成熟的帝国主义”)十三章,仍然没有极权主义,极权主义的问题只是在第十三章“种族帝国主义:纳粹主义”才有所涉及。到了1948、1949年她才决定在原来提纲结束的地方写现在书的第三部分“极权主义”。直到这本书即将准备出版时,才定了现在的书名。她有时也想干脆简单地叫它《极权主义史》。
    但这个书名在不止一个意义上容易引起误导。它并不是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那样,是一种发生学的研究。在回答著名政治哲学家福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给这部著作写的书评时,阿伦特说:“我不是写一部极权主义史,而是根据历史来分析;我不是写一部反犹主义或帝国主义史,而是分析仇恨犹太人的因素和扩张的因素,这些因素依然清晰可见并在极权主义现象本身中起重要作用。……这本书……对形成极权主义的因素给予一个历史的说明,接着这个说明的是分析极权主义运动和统治本身的基本结构。”《极权主义的起源》出版后,引起了很多批判,这些批判大多是从实证史学的立场批评这部著作对极权主义的描述有许多与事实不符。但从阿伦特对福格林的答辩中我们可以看到,阿伦特在这部书中并不是想要给极权主义提供一个经验的描述,而是要将它作为现代特有的一个现象加以分析,表明我们时代的危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