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许倬云谈古代“三农”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您所说的管理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与黄仁宇先生所说的“数目字管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许:有不同的,他相信数目字。管理不一定是数目字的,管理是一个全面的事情,数目字只是一种资料而已。而且他误解了,中国不是没有数目字,中国的数目字的类别、收集方法和西方不一样,不是没有。黄先生讲话过激,因为他是军官转业,他抗战期间做军官,那时候没有什么制度不制度了,一个师,两天打下来,可能三分之二打光了,那就换一批人进来,哪有制度不制度啊?他看惯了那种打烂战的办法,他以为是天下管理都如此。所以黄先生的经验是有他特殊的地方,而且他也不是从正规的一般的学校毕业,他是半路出家的,所以他的观点很聪明,他的《中国大历史》写得非常好。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史学家,他有很深刻的洞察力,in鄄sight,深刻、敏锐的观察,他写文章的体例也很好,他拿明朝的一年来写,一则那一年是个转折点,二则那一年的横切面代表了明朝的发展,前面怎么结束了,后面怎么开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体例,今天没有人做同样的写法。体制是条船,开船的是人,好的水手在急风暴雨中能够稳定,坏的水手,一个小浪头就翻。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位
    您以前写过不少关于古代知识分子的文章,您觉得现代的知识分子该如何定位呢?许:现代的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人员,不是知识分子,他掌握的是一些特殊的知识,用来作生产和服务用的。本来,知识分子的知识是为了使人生丰富,既有批判性,又有创造性的。在今天,这一部分工作是丢在文化人身上。而文化人在整体结构上常常是弱势。古代的“士”已经没有了,因为我们的饭碗都交在人家手里了。
    萨义德在他的《知识分子论》中提出知识分子应该边缘化,保持对现存体制的批判性。中国现在的知识分子在批判性上是不是显得比较弱呢?
    许:不叫边缘化,应该叫脱钩。(批判性)曾经非常强,从清朝末年开始,一直到抗战,都很强。但抗战以后,资源不够,政府变成唯一的解决吃饭的东西,生活资源掌握在政权手里。现在没有办法超脱了。古代的知识人可以回家种田,有五六亩地就可以吃饱了。我们可以公平点说,那时候一支笔两本书就可以解决了,学富五车,现在的铅印本,排一排,也就是一书架,很多人都能做到。要是用U盘的话,最小的U盘还摆不满。今天的知识太多了,但是今天也有公众的知识储蓄的地方。为了获得知识,古人和现代既有方便也有困难,扯平。西方的知识分子也是因为工商业发达,知识商品化,所以他们老早老早就消失了,美国没有知识分子。英国还有一点,德国还有一点。今天,大多数人,包括教授在内,他的独立性跟着获得而减低。知识的商品化,权力的集中,这两个构成了知识分子的消失。有没有转机的可能呢?有转机,知识的传播,以前靠平面媒体,平面媒体你要送到报纸,送到杂志,美国的报纸就是三家,他可以独占你的,报纸可以选择你的文章的。现在在网络上,你弄个blog,什么人都可以看见。我在美国,美国的教授们有一个特殊的权利,他不能开革你,所以这时候你可以吃他的饭不听他管,这一点是大陆没有的,台湾也没有的。但是美国的媒体受大老板掌握,他不会用人写文章批评他的。我的独立性在台湾表现得出来,上世纪70年代台湾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和一批朋友,全心全意投入,推动改革开放,推动党外的存在,推动政府的改革,推动民选,非常兴奋。我们那时碰到台湾经济快起飞,所以报章杂志不要看人脸色吃饭,杂志本身有足够的财源,他们撑得住。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有自己的园地,可以讲开放言论自由,开放党禁,要改革学制,要实行民权,要废除老国大代表。我们天天吵啊,吵得热闹得很啊。我人在美国,文章发在台湾,那时候也没有email,电话念啊。言论自由的标志就是吵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