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彭慕兰 全球化运动500年再考察(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东方王朝的视野之中,贸易必须表现为“朝贡”,通过西洋或者欧洲国家承认中国为宗主国地位之后才得以展开。这种表现为“贸易”的商业方式,本质上是政治性的。与之相反的是,在“大分流”的前奏之前,西欧国家则以国家力量介入海外贸易。向殖民地派遣了大规模的武装远征军、发动对土著的屠杀、遣送大量廉价的剩余劳动力———“庄园农奴”前往拓殖,以及血腥的贩运非洲黑奴,这是欧洲经济在16至18世纪腾飞的根源,这也是“大分流”的潜台词。
    在东西方经济“大分流”的背后,海洋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海洋,意味着过剩劳动力的输入,意味着土地、劳动力高度集中的产品(如棉花、蔗糖等)得以大规模生产。这一欧洲经济现代性的过程,并不如欧洲同时代的启蒙运动鼓吹的价值理念那么明媚灿烂,与之相反,世界泛欧洲化的整个过程都浸润在奴隶的血汗之中。
    去欧洲化的可能性
    世界是平的吗?
    在彭慕兰的“欧洲中心主义”经济史书写方式之中,隐含了两种潜台词,即过去500年的全球化运动确实是以欧洲为主导的方式展开的,与之相反的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工业方式正在备受质疑与批判。欧洲打造的世界中,拉丁美洲成为种植蔗糖、咖啡等单一经济作物的基地,庄园经济与政治始终与这块大陆相随;南亚的诸多岛国,至今仍是单一的橡胶园或者香料生产国,而西亚诸多富得流油的国家,仅仅是因为地下的石油而发动了欧洲与美洲的汽车运动。在这场全球化运动中,居于次要地位的国家,无论农业与工业形态,都处于被规驯之中。简而言之,500年来的全球化运动,是欧洲规驯全球的经济现代化运动,主角与配角,至今仍没有平等。
    仅仅质疑或者批判欧洲在全球化运动中所扮演的负面角色,显然有失偏颇。但泛欧洲的全球化运动中所带来的伤口,至今难以抹平。昔日的“天朝”,今日的中国,仍旧背负着当年荣光盛世的负担,急不可待地期望向世界输出我们的价值观,始终是被迫全球化之后的一种不自信姿态。
    在《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的结尾,彭慕兰提到了“工业化与去工业化”两个相反的命题。彭慕兰呼吁抛弃传统的欧洲工业方式,重视环境生态。这一点,多少可看成彭慕兰受中国的传统思想的启发,或者是对这场以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国际平衡的全球化运动的一种呼吁。平心而论,我认为这种呼吁很微弱,以欧洲为样板的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途径,就是仿效欧洲曾经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条道路已经被实践过,并且证明成功了。
    世界是平的吗?网络确实让信息世界做到了畅通无阻,让传播成为平坦的大道,但构成这个世界的经济形态,依旧是凹凸不平。
    作者简介
    彭慕兰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是颇具影响力的“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多年来致力于对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
    1994年以《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一书获得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2002年出版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曾引起东西方学界重大辩论,并以该书获得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经济史),及世界历史协会最佳著作奖。
    他擅长用生动的笔法和故事,来表达其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这些引人入胜的文章,陆续发表在《世界贸易杂志》、《商业周刊》等商业杂志上,而其文章的结论往往出乎读者的预料。
    相关链接:
    荐书——从大事说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