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闪 □自由撰稿人,四川成都 只要人类社会继续存在,围绕“权力”一词展开的讨论就不会停止———“参与权力的争论本身就是参与政治生活”,对史蒂文·卢克斯的这一观点,我深表赞同。在《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中,卢克斯对权力这一“本质上可争论的概念”进行了跨度约三十年的理论考察,就如何理解权力以及如何研究权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十年前,卢克斯提出了所谓“三维权力观”,以区别于行为主义的一维权力观和整体主义的两维权力观。他将自己的权力观描述为“一种激进的观念”。三十年后,当他的观念继续引起人们争论与批评的兴趣时,他不加改动地重版了三维权力观的原文,并在其后增添了两章全新的内容,于是有了《权力》一书。相较于三十年前卢克斯激进的观念,我对他新增的两章内容更感兴趣。 权力概念本身是否清晰决定着人们对权力的研究是否有效。也许就像卢克斯所说,如何界定权力以及如何理解权力取决于如何想象权力,福柯那种“到处都是受害者”(齐泽克语)的权力观或许在修辞学意义上相当有魅力,却可能将人们钉在现实的地面上无法动弹;而类似C·赖特·米尔斯的权力观在“如何统治”的问题上目光专注,对权力的实际状况却缺乏想像力。 过度想像的权力观是行为主义的,卢克斯将其称为“一维权力观”。像福柯一样,持此种权力观的学者认为权力广泛分布于政治体系中,呈现出多元态势,只有“通过一系列对具体决策的审慎的考察”(罗伯特·达尔语),权力才能够被分析。而事实上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这些学者难免会将权力等同于影响力,从而导致分析的细碎化和缺乏洞察力。 卢克斯将缺少想像力的权力观称为“两维权力观”。我认为这种权力观是整体主义的,信奉谢茨施耐德的名言:“所有政治组织形式都倾向于发展某些冲突而压制另一些冲突,因为组织本身就是对某种倾向性的动员。”这类学者强调权力的组织化、系统化形态。在卢克斯看来,相较于一维权力观,两维权力观无疑有明显的进步。起码,它不再简单地将权力与影响力画上等号,而是有系统地区分强制力、影响力、权威、武力和操纵等不同类型的权力。但这两种权力观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强调“冲突”的可观察性。至于缺乏冲突的情况下权力如何运作,他们一致同意把这种问题交给哲学家,因为那已超越了政治分析家的范围。 也就在这一点上卢克斯颇为敏锐地抓住了两种权力观的缺憾,并在二者基础上引入另一个关键词“利益”,希望通过行为、结构、利益这三种维度来更加精确地研究权力。但在三十年前,卢克斯对自己的权力观的阐述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一缺陷恰恰是因为“利益”与“权力”一样是一个“本质上可争论的概念”,它如果不确定,则权力观不确定。 在特别精彩的后半部分,卢克斯实际上为读者呈现了权力概念的简明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他除了为自己做了标识,也竞争性地标识了葛兰西、福柯、布尔迪厄、斯科特等人的权力观。这些观念相互竞争,同时也相互渗透,而支配与服从、权力与反抗,是理解这些观念,也是理解现实政治的关键所在。 在批判詹姆斯·斯科特的《统治与抵抗的艺术》时,卢克斯引用了埃塞俄比亚的一句谚语:“当伟大的统治者经过的时候,明智的农民会深深地鞠躬并且默默地放屁。”是理性?是无奈?是讥讽?如何理解其中的含义,也许《权力》一书有助于人们塑造自己的权力观。 ●延伸阅读  《权力语录》,(美)丹尼尔·B·贝克著,王文斌、张文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28.00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