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进市中心广场旁的小街,目光扫过出售旅游纪念品的一排小店,停驻在不远处一家店铺门前,那里竖立着一幅近两米高的安妮·弗兰克的照片。 这不是在欧洲的某个都市,而是在秘鲁首都利马。那个因一本日记而闻名于世的德国犹太小姑娘正面带微笑,注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走进店铺,才发现里面陈列着很多与《安妮日记》相关的图片,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参观。门口展板上写着,这是由欧洲犹太人组织与秘鲁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巡回展。展览在利马结束后,还将转赴其他地区。 多年前,笔者曾在欧洲工作,在不少地方看过类似的图片展。有时是在某个城市的图书馆里,有时是在停靠街头的展览车上。从2005年开始,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巡回展,迄今已经走过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仍未止步。 《安妮日记》的展览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安妮日记》阅读热,相关的电影和戏剧往往也会同时上演。自1947年首次出版以来,这本日记已有60多种语言文字的版本,发行量超过3000万册。《安妮日记》是全球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之一,还成为欧洲一些大学的研究课题。 几十年来,《安妮日记》成为人性、和平、反战和反种族歧视的教科书,成为二战史的“活课本”。对很多读过《安妮日记》、看过相关图片展或电影电视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认识和了解纳粹及其法西斯主义的开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会在翻过日记最后一页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将纳粹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 为什么《安妮日记》的故事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来自于最真实的人性。安妮通过日记的内心倾诉,让人们看到了对生存的渴望。安妮在日记中表现出的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共鸣。它给全世界为和平奋斗的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让人们对那些试图重温历史旧梦的人格外警惕。 一本小姑娘的日记,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对法西斯思潮形成如此持久而强大的威慑力,这对亚洲国家的二战史教育及其相关影视作品的创作来说,具有启示意义。亚洲的今天,依然面临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威胁,怎样通过二战故事的讲述来巩固和扩大正义的力量,形成更为强大的舆论压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