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吾诗已成:托尔金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原书插图,怀斯曼和托尔金站在后排正中央(后排右四)。照片中为爱德华国王学校1909-1910学年“首发十五人”阵容。
    
    《托尔金与世界大战———跨过中土世界的门槛》,约翰·加思著,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年5月版。
    陈灼
    □游戏设计师,上海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生于1892年,南非布隆方丹,卒于1973年,英国伯恩茅斯。
    热爱神话的人,有一颗纯朴的心,创造神话的人,必有太阳一般的热情!《魔戒》作者托尔金,在他的晚年时分,方才旭日初升,将中土历史的光与热,中土神话的力与美洒向你我所在的世界。托尔金去世,到今天,已经三十五个年头了,他的主要作品流传在数以亿计的读者心中,电影工业更是将其中最夺目的一部分传播给了数十亿观众。当下,托尔金的光芒如日中天,然而,又有多少人关注过,红日诞生之前的漫漫长夜?
    毫无疑问,《托尔金与世界大战》一书配得上它的副标题:跨入中土世界的门槛。作为一本传记类读物,本书从托尔金个人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历程两个方面,以全景姿态为读者拨开云雾,展示托尔金中土世界早年的朦胧形态。托尔金并不是神,他只是创造神的普通人。他的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是他生命的分水岭。从一战中幸存下来,使得他有机会将胸中万卷江山,一笔一画地勾勒在文字中。更重要的是,一战令他痛失两位最真挚和亲密的朋友。史密斯和吉尔森,在托尔金个人思想发展中给予巨大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倏然离去,以及临别前的千叮万嘱,让托尔金拥有持续一生的动力,去完成和朋友之间共同的梦想。
    就像赫尔岑说过的那样,“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头两三年,正是我们一生中最完满、最优美的部分,它是真正属于我们的,也几乎可说是最重要的……”的确如此,托尔金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天分,他的朋友也一样早慧,分别在艺术和诗歌领域有着不凡的追求。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孤儿托尔金能最大限度地与情操和智力相当的伙伴一同进步。正如大战后仅存的一位好友怀斯曼在致托尔金的信中所描述的:“上帝眷顾的两位巨人,从你我二人眼前走过;我们与巨人同行多年,我们从巨人那儿所学甚多,我们从巨人身上发现自我;直到最后,我们眼睁睁地目送巨人回到迷雾之中。”
    自拿破仑战争之后,大英帝国从未卷入过事关存亡的战争中,年青一代满怀古典英雄的豪情走向历史上最残酷的杀人战场。民族主义的历史潮流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尚未结束之时,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托尔金未曾逃避过作为一名青年公民的责任,作为营级信号官,他肩负重任,如果不是突然患上战壕热,能不能从索姆河战场全身而退,都还未可知。但是,他身在战场,心灵却沉浸在遥远的北国,他活在20世纪,心灵却遨游在另一个时代。托尔金曾说:“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北方史诗没有南方神话那般迷人和欢快,但毫无疑问,前者胜过后者。”托尔金的脚步跨过北海和波罗的海,来到万奈摩宁的家乡;托尔金的眼光越过中世纪,投向大雾遮掩的欧洲上古时代。
    托尔金毕生的学术研究方向是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然而他真正的野心却是创造了与古英语系并行的诸多精灵语言,甚至创造出和古印欧语“同辈”的艾尔达语。不过,托尔金的雄心远未止步于语言的创造,他十分清楚,什么是活的语言,正如朗洛特利用《卡勒瓦拉》复兴芬兰语言一样,托尔金认为有必要,也必须以他创造的上古语言为背景,撰写史诗。甚至于,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再发现”他们早已遗忘的创世神话。托尔金以宏乐之名创世,以秘火之意汇聚新世界的主题。他不仅撰写神谱以丰富神话内容,还在战争后期的疗养生活中,以诗人的热情和史学家的悲情,融合自我经历,写下中土世界第一篇伟大的传说:《贡多林的陷落》。托尔金后来回顾:“语言学研究,唤醒我从内心深处对童话故事的感应,大战本身,迅速使这种感应成熟,发展起来。”
    一般人从《魔戒》等书看过来,那些诗歌的片断仿佛是无心之作,纯为点缀而已。然而,在《托尔金与世界大战》中还有一项托尔金文学的魅力,任何托尔金迷都绝不能错过,那就是书中大量选登的早年诗歌。受史密斯影响,托尔金在少年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在诗作上的才华。在成为公认的语言学家之前,托尔金首先已经是一名诗人。他的《晚星埃伦迪尔远航记》、《失落游戏小屋》、《仙境号声》以及《嵪》等诗歌,仿佛是中土世界夜幕中的明星,在黑夜尚未退去时,便已光芒四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