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罗焕荣:跳出《水浒传》的大革命农民领袖(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槐 参加讨论

    三、黄埔军校的淬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会议认为,要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应该走俄国人的路,建立可靠的革命武装,一致通过创办黄埔军校的决议。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培育中华民族英才的摇篮,军校的大门上,高挂着孙中山亲题的对联:“革命者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同学们没有辱没它的英名,在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战争中,罗焕荣、赵一曼[7]、谢晋元[8]以及19万黄埔学生奋袂而起,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广阔舞台,慷慨赴死、以身许国,一洗民族百年奇耻大辱,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一幕。
    第一期第一队的学员是黄埔学生中的精英和前驱,其中有立下赫赫战功的国共两党的著名人物,包括罗焕荣、贺衷寒、王逸常、徐向前、蒋先云、邓文仪、王尔琢、曾扩情、周品三、宋希濂、蒋孝先、罗奇等135名人员。
    在周恩来的主持下,黄埔军校按照苏联创建红军的经验,建立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工作秩序。校内设立中共黄埔特支,各年级的党代表由廖仲恺[9]、周恩来从教官和学生中富有政治学识者中遴选聘任,在第一至四期学员中发展了500多名中共党员、团员和进步学生。
    孙中山经常到军校视察,发表演讲,给同学们极大的鼓舞;廖仲凯、周恩来对第一期同学倾注了希望和心血,朝夕相处,给予指导和帮助;恽代英[10]、肖楚女[11]、高语罕[12]、张秋人[13]、于树德[14]、熊锐[15]等政治教官讲授《国民革命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状况》等政治课,极大扩展了同学们的政治觉悟和提升了眼界。
    共产党人的主讲课,尤其是周恩来的授课演讲,深深地吸引和影响了罗焕荣,他对治乱持危、盱衡大局,对中国革命问题条分缕析、深谋远虑的周恩来十分敬佩。
    黄埔军校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16],罗焕荣读了《社会进化史》《帝国主义》《各国革命史》《苏联研究》《三民主义》《国民概论》以及军校出版的《军事政治月刊》《黄埔潮》《黄埔日刊》,使他对三民主义、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革命道路有了深刻的认识,思想上发生质的飞跃,完成了向共产主义者的重大转变。
    熟悉《孙子兵法》《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战例以及练习武功的底子,使罗焕荣在攻防战术、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等各项专业教程中脱颖而出、成绩竿头日进,以才识兼茂的军政素质,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中的皎皎者而初见头角,名入黄埔军校众人之耳[17]。
    蒋介石每月都要找十几个同学谈话,当面测试优劣短长。大家站在办公室外列队等待接见,谈话像是法院的庭审,学生立正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只说了两三句话,就被“请”出来了[18]。轮到罗焕荣,蒋介石仍旧板着面孔,询问家庭出身和学习等情况,罗焕荣表现出来的政治、军事方面的良好素质,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19]。
    孙中山一年间五次视察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参加军校正式成立典礼[20];8月4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军校参加苏联顾问巴甫洛夫将军追悼会[21];8月31日,孙中山到黄埔军校巡视校园;11月3日,孙中山到校观看军校第一期学生和教导团的制式操练;11月13日,孙中山到校检阅学员的战术演习。
    孙中山对黄埔军校同学寄予重托,亲切地勉励道:“你们黄埔学生,都是从各省不远数百里甚至数千里而来,到这个革命学校来求学,对于革命都是有很大希望、很大抱负的。……就是大家拿出本钱来,牺牲自己的平等自由,更把自己的聪明才力都贡献到党内来革命,来为全党奋斗。大家能够不负我的希望,革命便可以指日成功。”[22]
    1924年,孙中山筹划北伐,在韶关设大元帅大本营行营,亲自指挥调度北伐的军事活动。他爱兵如子,对“黄埔一期”更是寄托重望,电令蒋介石调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生随行韶关。
    驻防韶关期间,罗焕荣和第一队同学得到了孙中山多次接见和耳提面命的教诲,宋庆龄每周带着猪肉、水果来驻地慰问、座谈。孙中山特意为第一队学员组织了一次军事演习。孙中山亲自指挥进攻,以身行教,率先冲锋前进,用中央突破和迂直奇袭的战术,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孙中山在演习讲评中指出:“一个革命军人,要抱有救国救民的大志,毕生为这个目的而奋斗,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革命军要以一当十、以一当百……。”[23]
    1924年9月20日,孙中山在韶关南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第一队的全体同学接受检阅;21日孙中山偕宋庆龄、苏联顾问鲍罗庭、大本营各部长官,视察芙蓉山、莲花山及东河要隘防务时,再次指导第一队学员操练攻防演习[24]。
    在“在韶各军庆祝武昌起义13周年暨北伐军阅兵典礼”上,孙中山检阅了包括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全体学员在内的两千余名士兵[25]。受阅部队阵容严整,斗志昂扬、以气呑山河、无往不胜的气概走向阅兵台。韶关机场观者如堵、群情振奋、欢声雷动。孙中山指出:“北伐之目的在于推翻直系,统一中国”,要求参加部队勇敢作战,彻底打败北洋军阀曹锟和吴佩孚[26]。
    第一队学员枕戈待旦,整装待发,罗焕荣决心以孙中山对第一队学员的勉励,在北伐中“不仅要做一个有才能的军人,而且要做一名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军人。”此时的韶关顿兵坚城,气象一新,全国瞩目的北伐出师近在眼前,疆域一统的匡复之功指日可待。
    周恩来对罗焕荣的学习和工作给予肯定,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勉力擢拔,多有倚重,数次指派罗焕荣担任斗争第一线的要职。
    军校毕业后,罗焕荣被分配教导第二团担任连队基层干部,参加了第一次东征作战。1925年10月6日第二次东征开始,周恩来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27],罗焕荣被编入东征军主力第一军第一师。
    罗焕荣在战事倥偬中,仍与周恩来两地相望,音问不绝。在10月13日的攻打惠州城战斗中,罗焕荣中弹负伤,在泰美毛沙村养伤时,周恩来亲自前来探望。
    1926年春,周恩来将罗焕荣从前线调回,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兼省港大罢工工人纠察队的军事教官,同时任命的军事教官还有徐向前、王逸常。决定开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后,周恩来又将罗焕荣推荐给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民讲习所的军事主官。
    四、燎野的爝火
    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共举办了由共产党人主持的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它是为唤醒农民觉悟而创办的革命学校,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为宗旨,培训农民运动的政治和军事骨干人才。1926年2月5日,根据国民党中常委第二次会议决议,决定开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3月16日农民运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由毛泽东担任。在3月19日国民党中常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批准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28]
    肖楚女、周恩来、彭湃[29]、高语罕、赵自选[30]、黄征泮[31]等20余人任教员,罗焕荣被毛泽东聘为军事训练教官兼军事训练第二队队长[32]。来自20多个省区的327名学生系统地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
    1926年5月3日,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甘乃光、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何香凝、广东大学校长褚民谊、广东大学文科学长郭沫若、广州国民大学校长陈其瑗、广东全省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彭湃等人到会祝贺[33]。
    毛泽东系统地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地理课》,周恩来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武力与民众》[34],萧楚女讲授《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罗焕荣和其它几个军事教官讲授军事课程和主持军事训练。
    农民运动讲习所设立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毛泽东指导和组织学员深入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认识农村阶级关系,指导解决农民运动中的实际问题[34]。
    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指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国民革命没有广大农民参加,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决心,去做那组织农民的浩大的工作”,“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35]
    罗焕荣积极参加毛泽东组织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重大政治活动。1926年5月30日,毛泽东率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到东较场参加广州各界纪念“五卅”大会并游行。6月23日,在广州沙基惨案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毛泽东率领农民讲习所全体学生走在所有游行队伍的最前列,高呼口号[36]。7月,毛泽东带领农民运动讲习所50名学生到韶关地区实习一个星期,考察农村现状与农民运动情况。8月中旬,罗焕荣又随毛泽东带领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全体学生到海丰县实习两个星期 。[3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农民革命是农民运动讲习所课程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多次给予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革命的民族主义是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是反抗军阀,使中国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是反抗大资本买办阶级尤其是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只有推翻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来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才能打破帝国主义、军阀、大资本买办和地主阶级的联合,才能有农民的地位和革命的胜利。
    对于导致农民起义和封建社会崩溃的原因,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方阶级的统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38]
    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学员的军事素质培养,要求农民讲习所的军事讲授占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有三个月严格的军事训练课。“毛主席认为搞革命是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的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为了使学员毕业后能文能武,成为农民革命武装、农民自卫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讲习所学员在学习期间过着艰苦、紧张、活泼的军事生活。”[39]
    罗焕荣作为军事课程的主讲、主训教官,经常与毛泽东商谈和请示安排军事课程和军事训练活动,培养学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加强军事战略战术素质的养成[40]。毛泽东在课堂上以及在与教员、学员交谈聊天中,经常借《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对中国革命、农民前途以及三民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擘肌分理,解说生动、深入浅出,听者无不踴跃欢欣、备受鼓舞[41]。
    罗焕荣进一步研究中国农民起义的规律原因,熟练掌握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工作方法,对中国前途的认识和信心产生了飞跃。
    孙中山要求学员去做联络农民的工作,他指出:“农民在中国是占人民的最大多数,所以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要这个极大阶级都能够觉悟,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革命才是彻底。如果这个极大阶级不能觉悟来实行三民主义,就是我们的革命在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要在最快的时间之内,用极好的联络方法,先把广东全省的农民都联络起来,……我们的革命才可以大成功。”[42]
    千锤成利器,孙中山的训词,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的授课以及军事基础的课程,使学员们成为大革命火种。他们毕业后,紧急奔赴各省、区开展革命工作,大多数人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在各地宣传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革命武装,参加东征、南讨和北伐,迅速在全国各地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罗焕荣深刻地认识到,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发动起来了,国民革命才会成功,而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关键,是今天的农民运动不走失败老路的保证。
    罗焕荣向党要求到农民运动的第一线去做党的武装斗争工作。1926年夏,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派遣罗焕荣到惠阳县平山区农民联防办事处任军事教官。
    罗焕荣吸收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经验办法,根据农民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形势的需要,加强了无产阶级思想教育的内容,白天上军事课和政治课,晚上组织学习《政治周报》《工人之路》《向导》等刊物,选择革命的重要问题开展学习、辩论和讲演。
    “我们为了革命,得罪了一切敌人——全世界帝国主义、全国大小军阀,各地买办阶级、土豪劣绅、……等一切反动政派。”[43]罗焕荣给农民上课时,经常引用孙中山、毛泽东的话,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说理释意,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武装反抗地主恶霸的压迫剥削,得到了农民的由衷喜爱和热烈拥护。
    农民学员掌握了分配土地、建立工农政权的道理、政策,以及基本的军事常识,迅速成长为有一定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农民武装的骨干,在他们的身边,又团结了大批武装起来的穷苦农民。
    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由三万多农民参加的平山农民武装起义爆发了。罗焕荣担任平山第一、二次工农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与郑足[44]、王祯祥[45]、何友逖[46]、朱观喜[47]、林喜[48]、吕金[49]、曾水源[50]等农运领袖,为东江、惠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斗争做出突出功绩与贡献。
    1927年6月,罗焕荣在惠阳第二次平山武装起义中被捕,面对苛毒的酷刑,颜色不乱、阳阳如常、英勇就义。9个月后,他的战友和惠东人民不惧牺牲、再整旗鼓,发动了平山第三次农民武装起义。
    平山三次工农武装起义前赴后继、挥戈挽日、高潮迭起,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山川震骇、天地同仇,农民战争的澎湃伟力裹风挟电、气贯长虹。
    罗焕荣阅读《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练武功,学梁山英雄,探索、追求反对压迫剥削的道理。一个家破人亡的农民的儿子,在黑暗旧社会浮沉俯仰、探索求学;在民族式微、国步唯艰时辨识抉择,幼学壮行,走上革命道路;在风雷激荡中笃行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艰远跋涉、百锻千炼;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血腥镇压,发动组织了震惊全国的广东平山农民武装起义,点燃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割据、土地革命和创建苏维埃的熊熊烈火。
    罗焕荣是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智勇缜思,善于擘画军事、农运,具有传统文化修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的英名,镌刻在历史的大碣丰碑上,永存天地,长发其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