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罗焕荣:跳出《水浒传》的大革命农民领袖

http://www.newdu.com 2020-05-1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槐 参加讨论

    一、要学梁山泊好汉[1]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它对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进行了高度艺术概括。作品深刻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被剥削压迫的巨大苦难,通过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演变和农民革命的基本原因,热情赞颂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刻画了诸多人物的艺术形象,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名著。《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2],生动地刻画了诸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历,他们聚集于梁山,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力量,消灭地主武装,攻打州府,横扫“官军”,惩治贪官污吏、打击土豪恶霸,掀起了声势壮阔的农民战争,震撼了封建王朝。
    1900年,罗焕荣出生于广东博罗县第二区埔前乡下村的农民家庭,这一年的秋天,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颐和园惨遭洗劫,慈禧和光绪仓皇逃出北京,授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来,加快瓜分中国的步伐,清王朝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烽火四起。 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和有志之士开展变法图强的运动,由于封建政治的腐败,所有的努力惨遭失败,中国陷入三千年以来未曾经历过的历史大动荡。
    罗焕荣的祖父罗寿松,是一位饱读诗书而蹉跎仕途的满清秀才,期望罗焕荣走由学致仕、荣宗耀祖的道路,用传统文化对幼年的罗焕荣进行了人生的启蒙。父亲罗鸿恩禀性恬淡,灌园治地、戮力耕植,以养全家。母亲王氏善良仁慈,勤俭持家,承担起全家的浆洗缝补和日常生活。
    罗焕荣8岁入乡间学堂,读书勤奋、讲义气、敢担当,受到老师的喜爱和栽培,学业日进有功,1916年考入河源县立乐育高等小学堂,三年后考入紫金县立乐育师范学校。罗焕荣在高等小学堂、师范学校的藏书中,觅得《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名著,《水浒传》成为他最喜爱的文学作品。罗焕荣崇尚武艺高超、疾恶如仇的林冲、鲁智深、李逵等英雄,立志要尽忠报国,养成了抱打不平、敢作敢当、知恩图报的性格品质。
    学习梁山好汉,要锻炼强壮的身体和学习高强的武功。罗家“老祖屋”的“楼角”悬挂着习武练功的沙包,罗焕荣向武术教头学习各种拳脚打法,尤喜模仿梁山好汉的武艺本事。在村里的一次切磋比试中,飞步登场的罗焕荣目光灿灿射人,挽袖奋臂,大喝一声,竟用两个手指将百斤甘蔗捆高提起后又轻轻放下;随后舞起几十斤重的耕耙,奋左击右,时而阔步、时而跳跃,猛然抛向高空再徒手接稳,随后拂衣顿足,降阶下堂。观看的人一片喝彩,皆有怵惕之心,长者窃窃言,此后生必为时所用。
    陈炯明[3]盘踞东江博罗期间,嚣风遂行,军阀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比居同势、沆瀣一气,霸占民房、苛捐杂税,弄得全县家家闭户、农民辍耕、哀鸿遍野。罗焕荣愤恨道:“世道不平等,百姓就遭殃,军阀不打倒,人民无宁日。”
    《水浒传》描写的是南宋的农民起义,而700多年后的罗焕荣竟与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有相同的悲惨遭遇:弟媳朱新娣,被村中恶霸勾结土匪抢走;妻子周新姐被迫改嫁;知书达理、守正不阿的祖父被强加抗缴田赋的罪名而入狱致死;祖母悲愤交加,在同赃官论理中,被捅了一刀,含冤去世;父亲罗鸿恩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从此音讯皆无,生死不明。
    封建社会那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大贤处下、不肖居上的黑暗政治,从屈原《离骚》开始,千百年来,诗歌、戏曲、小说多有揭露批判,而《水浒传》的横空出世,则超越了以往的文学作品,矛头直指专制的封建政权,指斥把农民起义军说成“盗贼”“大逆不道”的正统学说,肯定农民的起义和战争。“无美不归于绿林、不恶不归于朝廷”,代表当时农民阶级利益和革命要求的《水浒传》,让受剥削压迫的底层大众看到希望,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领袖从中吸取巨大榜样力量,得到激励和鼓舞,掌握了许多政治斗争的经验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于封建王朝的战争中屡创奇迹,推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艰难前进。
    罗焕荣的阅读并非消遣,而是参与创造、认真思考,从中学习了许多做人的义气道理和军事基础知识。林冲一身武艺,却对霸占妻子的高衙内毫无办法,不能做只懂拳脚的一介武夫,单打独斗,还要学习“万人敌”的本事和智谋,把穷苦人团结起来,走梁山的道路。罗焕荣注意研读《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的战例和《孙子兵法》的韬略,认为“三打祝家庄”“火烧赤壁”等段落章节最为精彩,其中双方运用的战略战术,使罗焕荣受到了军事知识上的启蒙教育。罗焕荣进入博乐县师范学校以后,阅事更多,学识倍增,每与人言,多言时务,喜谈兵事,议论今古,务求道理。
    罗焕荣要到广州,罗鸿恩坚决反对,要求他留在家里帮助应付艰难竭蹶的生活。为了阻止罗焕荣出走,包办了与同村周新姐的婚姻。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止罗焕荣的脚步。逼婚的第三天,他不辞而别,悄悄奔赴广州,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第二部学习。
    二、新文化运动的沾溉
    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一批又一批先进中国人锲而不舍的追求,在种种运动相继失败和各种思想无力解决中国问题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被译介到中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政治腐朽黑暗,两度帝制复辟,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打破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激起了民众对北洋政府的强烈愤慨。
    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只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才能救中国,一场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以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以学生为先导,全国各界参加的“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姿态,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四运动”掀起的爱国浪潮迅速传到广东,阮啸仙[4]、刘尔崧[5]等学生领袖纷纷到东江进行革命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思想解放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渗透到广东社会各界,尤其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博罗各校学生在惠州学生联合会的指导下,纷纷走向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声援北平的爱国学生运动。罗焕荣因积极参加县城的学生声援运动,受到乐育师范学校的退学处理。
    1920年12月陈独秀被聘为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谭平山[6]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在市立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罗焕荣参加了谭平山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区委员会工作,与阮啸仙、刘尔崧共同工作。罗焕荣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考,表达要学梁山英雄、反抗封建地主剥削压迫的志向,得到了他们的鼓励、指导和帮助。
    谭平山看重这个出身贫苦,认真思考、会拳脚武功、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指导罗焕荣阅读《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学灯》《觉悟》等“五四”进步刊物,推荐去聆听阅读陈独秀和其它共产党人的演讲文章。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工农大众的过程中,逐步麜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选择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拯救中国,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和俄国工农武装起义显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在谭平山等人的指导启发下,罗焕荣开始用新的眼光对古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一直百思莫解的疑问,在“五四运动”广泛传播和大革命的洪流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从接触“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积极分子以及学习他们的观点文章,罗焕荣开始了解、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也是他摒弃梁山绿林意识,走上革命道路的重大转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