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吕叔湘谓:“就现在世界上的语文而论,无一不是声音代表意义而文字代表声音。语言是直接的达意工具,而文字是间接的;语言是符号,文字是符号的符号。语言是主,文字是从。因为语言和文字有主从之别,语言可以包括文字:西文‘语言’一词(例如英语language)都是这样的涵义,而且‘口语’和‘笔语’来区别表现形式为声音的还是形象的。”参见《吕叔湘文集·语文散论·文言和白话》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73~74页。 ②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道应训》,中华书局,1989年,第380~381页。 ③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道应训》,中华书局,1989年,第381页。 ④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9页。 ⑤严一萍:《甲骨缀合新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年,第466页。 ⑥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68页。 ⑦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68页。 ⑧刘源:《<春秋>与殷墟甲骨文》,《光明日报》2013年8月12日。 ⑨《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14页。 ⑩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02页。 (11)闻一多:《神话与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第182页。 (12)《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9页。 (13)《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49页。 (14)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第705页。 (15)[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1936页。 (16)[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21页。 (17)[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105页。 (18)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第41页。 (19)《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57页。 (20)《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49页。 (21)《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1页。 (22)“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参见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3页。 (23)汪荣宝:《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第221页。 (24)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第867页。 (25)《春秋左传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83页。 (2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3页。 (27)于豪亮:《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86页。 (28)“变风变雅”与“正风正雅”相对,“变风变雅”一词最早见于《毛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29)《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41~42页。 (30)《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93页。 (31)《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63页。 (32)[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25页。 (33)[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24页。 (34)《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77页。 (35)《春秋左传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90页。 (36)《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54页。 (37)《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99页。 (38)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页。 (39)《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94页。 (40)《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8页。 (41)《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8页。 (42)《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7页。 (43)《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99页。 (44)《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0页。 (45)《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2页。 (46)《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16页。 (47)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28页。 (48)《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2页。 (49)《春秋左传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5页。 (50)《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308页。 (51)[清]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05页。 (52)[清]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05页。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12页。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1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