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典型、读者趣味与“五四”白话文——论《子夜》的先锋性价值(3)

http://www.newdu.com 2019-12-26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 徐仲佳 参加讨论

    注释:
    [1]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料》(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27、226页。
    [2] 藏原惟人:《再论新写实主义》,之本译,《拓荒者》第1卷第1期,1930年1月。
    [3]萧三:《出席哈尔可夫世界革命文学大会中国代表的报告》,《文学导报》第1卷第3期,1931年8月。
    [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会的决议》,《文学导报》第1卷第8期,1931年11月。
    [5]这5篇文章分别是易嘉:《革命的浪漫谛克——〈地泉〉序》、郑伯奇:《地泉序》、茅盾:《地泉读后感》、钱杏邨:《地泉序》、华汉:《〈地泉〉重版自序》。华汉:《地泉》,上海:上海湖风书局,1932年,第1—38页。
    [6]施华洛(茅盾):《中国苏维埃革命与普罗文学之建设》,《文学导报》第1卷第8期,1931年11月。
    [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会的决议》,《文学导报》第1卷第8期,1931年11月。
    [8]《春蚕》、《林家铺子》是《子夜》原有构想的实现,这是显而易见的。《子夜》初版后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我的原定计划比现在写成的还要大许多。例如农村的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的意识形态(这决不像某一班人所想像那样单纯)以及一九三○的《新儒林外史》——我本来都打算连锁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茅盾:《子夜》,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第550页)
    [9]丹仁:《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小说〈水〉》,《北斗》第2卷第1期,1932年1月。
    [10]汪晖:《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11]乐黛云:《〈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文学评论》1981年第2期。
    [12]瞿秋白:《读〈子夜〉》,《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4期,原文写于1933年7月16日,原刊于1933年8月13、14日《中华日报》“小贡献”栏。
    [13]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拓荒者》第1卷第3期,1930年3月。
    [14]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拓荒者》第1卷第4、5期合刊,1930年5月。
    [15]唐天然:《关于蒋光慈党籍问题的一件史料》,方铭编著:《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22蒋光慈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41页。
    [16]朱自清:《〈子夜〉》,《文学季刊》第1卷第2期,1934年4月;韩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现代》第4卷第1期,1933年11月;利利:《〈子夜〉杂感》,《民声周刊》1934年第1期。
    [17]韩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现代》第4卷第1期,1933年11月。
    [18]朱自清:《〈子夜〉》,《文学季刊》第1卷第2期,1934年4月。
    [19]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20]钟桂松:《茅盾文学道路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茅盾与卢学溥的交往》,《茅盾研究》编辑部编:《茅盾研究2》,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第252—258页。
    [21]乐黛云:《〈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文学评论》1981年第2期。
    [22]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料》(中),第226页。
    23]藏原惟人:《再论新写实主义》,之本译,《拓荒者》第1卷第1期,1930年1月。
    [24]《子夜》提要的最后一部分专门列出一节交代典型形象的心理描写:“一、色彩与声浪应在此书中占重要地位,且与全书之心理过程相应合。”“二、在前半部分,书中主人公之高扬的心情,用鲜明的色彩,人物衣饰,室中布置,都应如此。房屋为大洋房,高爽雄伟。”“三、在后半,书中主人公没落心情,用阴暗的色彩。衣饰,室中布置,亦都如此。房屋是幽暗的。”“五、插入之音乐,也复如此。”“六、最后一章,在亢奋中仍又没落的心情,故资产阶级之两派于握手言和后,终觉心情无聊赖,乃互交易其情人二纵淫(吴与赵在庐山相会)。”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25]云(吴宓):《茅盾著长篇小说〈子夜〉》,《大公报文学副刊》,1933年4月10日。
    [26]韩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现代》第4卷第1期,1933年11月。
    [27]“(瞿秋白)又说大资本家愤怒绝顶而又绝望就要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大作。以上各点,我都照改了。”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28]乐黛云:《〈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文学评论》1981年第2期。
    [29]云(吴宓):《茅盾著长篇小说〈子夜〉》,《大公报文学副刊》,1933年4月10日。
    [30]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31]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4期。
    [3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一九三○,八月四日左联执行委员会通过)》,《文化斗争》创刊号,1930年8月。
    [3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会的决议》,《文学导报》第1卷第8期,1931年11月。
    [34]《国内外文坛消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拓荒者》第1卷第3期,1930年3月。
    [35]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茅盾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189、191页。
    [36]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茅盾全集》第19卷,第193—194、191页。
    [37]茅盾:《读〈倪焕之〉》,《茅盾全集》第19卷,第214、212页。
    [38]史铁儿(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文学》半月刊创刊号,1932年4月。
    [39]茅盾:《问题中的大众文艺》,《茅盾全集》第19卷,第323页。
    [40]茅盾:《问题中的大众文艺》,《茅盾全集》第19卷,第321—322页。
    [41]云(吴宓):《茅盾著长篇小说〈子夜〉》,《大公报文学副刊》,1933年4月10日。
    [42]禾金:《读茅盾的〈子夜〉》,《中国新书月报》第3卷第2、3号合刊,1933年3月。
    [43]史铁儿(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文学》半月刊创刊号,1932年4月。
    [44]瞿秋白:《大众文艺的问题》,《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6—17页。此文发表时署名宋阳。
    [45]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52页。
    [46]芸生:《汉奸的供状》,《文学月报》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
    [47]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鲁迅全集》第4卷,第453页。
    [48]茅盾:《问题中的大众文艺》,《茅盾全集》第19卷,第329页。
    [49]云(吴宓):《茅盾著长篇小说〈子夜〉》,《大公报文学副刊》,1933年4月10日。
    [50]仿吾:《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洪水》半月刊第3卷第25期,1927年11月。
    [51]丙申(茅盾):《“五四”运动的检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报告》,《前哨·文学导报》 第1卷第1期,1931年8月。
    [52]朱璟(茅盾):《关于“创作”》,《北斗》创刊号,1931年9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