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7-21 文艺报 王泉根 参加讨论

    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处于不断变化与演进之中。观察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古代如果有童谣、童话的存在,自然有儿童文学的存在。民间儿童文学的存在,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一般认为,文学研究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大板块,但也有的论者把文学史直接纳入文学理论之中,如美国雷·韦勒克的名著《文学理论》就是这么做的。受其影响,国内已有多种文学理论教程也将文学史纳入文学理论之中,仅笔者所见就有鲁枢元的《文学理论》、南帆的《文学理论》等。因而今天我们讨论儿童文学理论的问题,不妨也可将儿童文学史纳入进来。而事实上,我们的儿童文学理论争鸣往往会涉及到史。由于许多人都将进入文学史的作品(书目)视作经典,文学史即是文学经典化的历史,是对经典之作的一种“权威”鉴定,因而如何书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哪些作品可以或者应当进入儿童文学史,自然是一件涉及到儿童文学理论的意义重大的事。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古代是没有儿童文学的,因而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书写,最长也就百余年的历史。那你该怎么看呢?
    这是使我一直纠结于心、久久难以释怀的一个“儿童文学理论”的重大问题。因为我在某核心期刊上读到了这样的论断:儿童文学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只有“建构”的“观念”的儿童文学才是儿童文学,由于中国“古代文献里从未出现过‘儿童文学’一词,可见古人的意识里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建构”的“观念”的儿童文学,所以中国古代是不存在儿童文学的。
    有人告诉我,这一观点似乎已被视为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权威观点,照此推论,中国人的儿童文学历史最多也就上百年而已。“建构观”因为是从西方文论批发来的,所以特别显得“高大上”与前卫、先锋。读完这篇大作,实在使我无比忧伤,按此观点,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我们的祖先在还没有发明“人”这个字,也即还没有“建构”的“观念”的“人”之前,人是不存在的,因而我们的祖先也是不存在的。再按此观点,那些被周作人、赵景深们反复论证了的“中国童话自昔有之”的童话、童谣等等“实体”儿童文学,尤其是被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研究界视为经典的中国古代“灰姑娘型”童话——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中的“叶限”故事自然也不是儿童文学。还有美学家李泽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美的历程》中就断言:《西游记》“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永恒典范,将来很可能要在世界儿童文学里散发出重要影响。”不知道李泽厚是否需要补上“建构观”这一课?
    作为一位热爱并坚持了数十年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的学人,我在即将完工的《中国儿童文学史论》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中国儿童文学史观。
    第—、文学的概念是发展的,如同人不可能是搞清了“人”的定义之后才做人一样,文学也不是先有了“文学”这一定义,才出现文学。文学的要义是渐进的、发展的,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文学”一词,如果按照“建构”理论,那么是否可以反证中国古代文献里只要出现“文学”一词,就说明古人的意识里已经建构起了“文学”这一概念,也就有了文学呢?果真如此吗?据查证,春秋时孔子的《论语·先进》里就已出现了文学:“文学,子游、子夏。”这是不是孔子在表扬子游、子夏两位弟子有文学创作的才华或有志于文学研究呢?但遗憾的是,此“文学”非今“文学”,孔子不过是表扬他们爱好文献,即孔子所传的《诗》《书》《易》而已。即使到了晚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所言“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中的“文学”,也不是现代美学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另有所指。在传统学术观念中,“学”是学识,文学是关于“文”的学识。中国文论史上的“文学”从来都是开放性的,对于文学的认识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同样,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与演进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