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译者张锡彤、张广达父子是著名的中亚史学者。张锡彤先生生前任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翻译本书,至80年代初才基本译成。张广达先生对中译本进行了仔细修改和校订,于1983年竣工,正式交付出版者。但是由于排版、校对工作极其繁复和其他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出书。张锡彤先生于1988年逝世,未能见到这个译本的问世,颇以为憾。2005年下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得知这一情况,毅然将本书列入该社出版计划,并安排了相应的编辑、校对力量,又重新设计了版式,使本书得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刊行,实现了中国相关学人了解这本在世界学林久享盛誉的名著的愿望,这无疑是对我国中亚研究的重要贡献。 关于本书的版本依据、翻译经过和译文体例等,《中文版译者序言》已经作了详细叙述,这里不再重复。译者原已译制了附于俄文版《巴托尔德院士全集》第9卷中与本书特别有关的《九至十三世纪的中亚》地图一幅,置于卷末,但出于技术原因,最后决定采用1968年英文版的地图,依原图复制,不再翻译,供读者阅读中译本时查检参考,这是需要说明的。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王兴康先生、总编辑赵昌平先生、副总编辑王立翔先生的鼎力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芮传明先生、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许全胜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总编辑承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余太山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先生在借阅图书资料和有关本书出版的前期工作中提供了种种便利,给予了种种帮助。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朱丽双女士和留英归来的原上海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辑陈乳燕女士协助校对,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王媛媛女士通读最后校样,皆备极辛劳。另有许多学术界、出版界的先生与同仁对本书的出版表示了关切、期许之情。由于本书作者巴托尔德征引繁富而译才张广达先生远在异域,许多技术问题均由我们辗转求师或率尔操觚处理,凡有失当之处,均请读者方家不吝指正。对此,我们谨代表张广达先生,并以我们个人名义,向诸君表示深切的谢意。 徐文堪 蒋维崧 2006年10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