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论妍和丑——《书法创作论》代序(3)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沃兴华 参加讨论
    倔强。这是一种强劲的张力之美,一种非平易流畅的艰难之美,最能在形式上体现实践的严重斗争。倔强的点画一般来说,两头用力,“突出地现出孔武有力的样子”,或者表现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抗争,构成凹凸不平的抖动线条;或者以紧张性的势、郁积性的力,显示出不易为人所驯服的严重艰难性,它们给人的美感,决不是“松驰舒畅”,相反,是刺激、紧张、痉挛、震动,更多地绾结着崇高和丑。
    险峭:它的点画雄奇角出,如武库矛戟,铦锐可畏,能引起视觉神经的痉挛或震动,带有丑的特点。
    高古。苏霖《书法钩玄》载刘正夫《论书》云:“字美观,则不古……字不美观者必古”,认为古与妍无关,与丑相连。高古的表现形式是不光滑,不轻柔,好用直线,多露棱角,与姿媚、工巧、圆融等优美大异其趣,属于崇高的审美范畴。
    雄浑。作为典型的阳刚之美,表现形式决非“松驰舒畅”,而是充满了精气神,表现出一种进取过程中的战斗,夹杂着痛感,能引起人们惊心动魄的强烈震撼,属于崇高的审美范畴。
    颇骏。苏东坡说:“守骏莫如跛”,颇骏即结体造型的左右倾侧。项穆《书法雅言》批评为“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颇骏与优美无关。
    将上述特征来对照具体作品,碑学属于崇高,属于丑。碑版作品的尺幅和所写的字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大多矗立在山崖荒原,审美要求是浑厚、沉雄、豪放、博大,具有奇人心魄的气势。
    碑版书法刻在石上,石头高低不平,上面的线条不可能光挺。而且,千百年来日晒雨淋,风化剥蚀,进一步造成了斑驳殘泐。清画家石溪认为线条“不毛不厚”,清书家梁巘说:《瘗鹤铭》“旧拓笔画清楚,看去却似嫩弱,近今碑本模糊,笔画宽肥,看去反觉苍厚”。碑版点画的特征是厚重。
    为表现这种厚重,碑学书家在运笔时特别强调中段,邓石如“以印入书”,根据刻印中刀锋顶着石面朝前运行的道理,把笔管朝笔画运动的相反方向倾斜,使笔锋顶着纸面逆行,结果辅毫逸出,线条两边起伏毛糙,产生出苍茫厚重的意味。并且,根据刻印中一点一点推进的道理,“行处皆留,留处皆行”,使整条线由许多点积累而成,提按起伏,跌宕舒展。
    点画线条厚重了,为避免结体的壅塞,造型必须打开,强调横势,左右开张,在字形结构内留出大量余白。而且既然强调中段的提按起伏,就要让这个过程充分展开,将线条拉长,否则会感到拘紧和局促,而拉长线条也会使结体注重横势,趋于方扁。
    碑学的结体注重横势,没有连绵牵丝,因此在章法上只好依靠体势,让每个字左右倾侧,动荡跌坠,不得不依靠上下左右字形的支撑配合,在字与字之间营造出呼应关系,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整体。
    厚重的点画、开阔的结体、左右倾侧的造型,三者合一,导致了重、拙、大的风格面貌。毫无疑问,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丑或者叫崇高的风格流派是碑学。
    二、比较的方法,看形式特征的相对性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知道了妍和丑的一般特征,并且知道帖学为妍为优美,碑学为丑为崇高。然而,这样的分析是初步的。如果进一步研究,用比较的方法,谁都会发现碑学之中也有妍丑之分,帖学之中也有妍丑之别。以碑版书法为例,墓志比碑碣优美,碑碣比摩崖优美。再进一步研究,碑碣之中还可以有妍丑之分,《张猛龙碑》与《爨龙颜碑》相比,《张》妍《爨》丑;《爨龙颜碑》与《广武将军碑》比,《爨》妍《广》丑;《广武将军碑》与《爨宝子碑》相比,《广》妍《爨》丑。墓志之中,《张黑女墓志》与《刘怀民墓志》相比,《张》妍《刘》丑;《刘怀民墓志》与《王闽之墓志》相比,《刘》妍《王》丑;《王闽之墓志》与《刘贤墓志》相比,《王》妍《刘》丑。即使在法帖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妍丑之分,赵孟頫相比董其昌是优美的,董其昌相比王羲之是优美的,王羲之相比颜真卿是优美的,颜真卿相比米芾是优美的,米芾相比徐渭是优美的,徐渭相比沈曾植是优美的,沈曾植相比徐生翁又是优美的……。任何一种风格面貌与更妍的作品相比,它都属于丑;与更丑的作品相比,它都属于妍。
    这种亦妍亦丑的现象说明妍和丑不是两个不相干的极端,而是从妍到丑程度渐次变化的一片域面。任何作品都处在这片域面的某一点上,与上下左右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妍还是丑?判断的方法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了妍丑的一般特征之后,与他者进行比较,不同的比较对象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历代书论中,我们常常看到:对某些具体作品的评价,有人说妍,有人说丑,以米芾为例,元代虞集在《道园集古录》中说:“米南宫书神气飞扬,筋骨雄毅”,他批评南宋书家“学三家奇怪”,眼睛里的米字属于丑。然而,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书论》却说“元章过于姿媚,如丰肌美妇,神采照人,所乏者气骨耳”,认为米芾书法特征是妍。甚至,即便是同一个人,面对相同对象时,也会有时说妍,有时说丑。例如,唐代张怀瓘评论王羲之书法就是如此,《书议》前面说“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后面又说“逸少有女郎才,而无丈夫气,不足贵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