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学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研讨会 2004年4月18日—23日‧武汉
《全球华语地区词词典》:全球华社地区词的大整合
提要:全世界华人社区都存在着反映当地社会所特有的事物或现象的词语——地区词,地区词是全球华人相互沟通、解读信息时的障碍。克服障碍的方法之一是编纂《全球华语地区词词典》,这是一项开创性的语文建设工程。汪惠迪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地区词以各地华社的特有词语为主,还包括异名同实词语、同形异义词语和同形异用词语。地区词有单区独用、双区三区或多区通用之别,拟议中编纂的词典要将这些词语整合于一典之中。 《全球华语地区词词典》是一部描写型的语文词典。编纂时,应当降低收词标准,放宽收词范围,进行横向比较,同时扮演协调与规范的角色。 关键词:华语 地区词词典 协调与规范 一 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成了地球村居民相互联系的纽带,上网已是人们相互沟通、获取信息、从事商务等活动的流行、简易、快捷、高效的方式,因而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时代信息传输的特点是网络化、超国界、速度快、频率高、互动强。但是,E时代的语言用户在网络上接收信息进行解读时,往往碰到一个具体问题——无法解读来自异域的词语。新华社驻台湾记者顾钱江和胡创伟写过一篇题为《趣谈两岸词汇差异》的花边短文,他们说:“在台湾,我们偶尔会在语词的密林里‘迷路’,而恍然大悟之后,也发现两岸词汇差异中的趣味。”又说,有时候,弄不清词意可能还会闹笑话。初次到台湾驻点采访时,跟当地的朋友餐叙过后,朋友问:“要不要去‘化妆室’?”见我们一脸诧异,他笑了——就是卫生间。“ 比较两岸词汇存在的差异是有趣的,但从沟通的角度看确实不便。”[1] 还有,如果解读错误,写进文章,公诸媒体,会误导受众。在我国某科研机构的专业网站上,笔者看到一篇介绍马来西亚的资料,文章说该国驻华大使是达图‧阿卜杜勒‧马吉德‧艾哈迈德‧汗(DATO ABDUL MAJID AHMAD KHAN )。Dato是马来西亚的封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译作“拿督”,我国在音译时用“达图”对音无可厚非,但是其后用间隔号,就成为人名的组成部分了。按照马来西亚媒体的译法,应当是拿督阿都‧马吉‧阿玛‧汉。如果知道“拿督”是封号,或许就不会这样翻译了。 无法解读或解读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词汇研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异域本土词语,初次见到,不明其义;二是词形相同,词义或词用迥异;三是词形不同,词义或词用相同;四是同词异译,其形各异,判若云泥。 应当说,异域沟通,遇到词语障碍,古已有之,并不是新问题,不过,专业语文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大家在获取信息或相互沟通时,逾越词语所造成的障碍。 从1984年10月起,笔者因工作关系,每天都要仔细阅读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同时观察周边国家或地区媒体的语用情况,以便比较、鉴别、引进、吸收,使《联合早报》的语用与时俱进,做到准确、规范、简明、浅白、口语化。 《联合早报》是有80年报龄的新加坡唯一的华文日报,1995年8月15日出版电子版,成为全世界最早的中文网络媒体之一,目前日均点击数已逾350万次。前16年,笔者在新加坡,一直阅读印刷版;最近4年,定居香港,每天阅读网络版。 联合早报网的读者,据一般估计,大部分是居住在大陆的人民或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由于各地的语用存在差异,每个人语用习惯也不一样,因此,他们不时就报纸的语用问题提出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看不懂新加坡的本土词语,二是要求报馆用中国大陆通用的词语替换某些新加坡习用的词语。 《联合早报》根植于新加坡的土壤之中,如果满足了网上读者的要求,本地读者就可能大量流失。公要馄饨婆要面,如何平衡读者的要求,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目前,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络版,无不需要母体扶持,实行资源共享,因而网络版多半是印刷版的翻版。联合早报网上的文章,绝大多数是从报纸的电脑版上自动复制的,不再改写,因此,在语用上很难完全满足受众所提出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