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从社区词中的多音节词说起(2)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内地较多用的双音节构词成分,还有“文明”,比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个文明”,“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车站”、“文明举丧”等。“文明”  可作前加成分,也可作后加成分。最近“文化”作为构词成分的词增加,在内地和港澳台都有,比如“文化快餐”、“文化景观”、“文化垃圾”、“文化奸商”、“文化背景”、“文化下乡”、“文化遗产”,或“先进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警察文化”、“饮食文化”、“中国茶文化”、“酒文化”  等等,颇具能产性。
    由以上所举的例子看,不少独立运用的双音节词,可以作为构词成分,有的只能前加,有的只能后加,有的前加、后加成。这些现象过去也有,可近年来越来越多,三四音节词语是否有多起来的发展趋势。那么,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构词方式可容纳更丰富的内涵,而又使得表达简练,才出现这样的趋势。像“问题少女”可将“在道德行为上出现各类问题的少女”浓缩化。所谓“在道德行为上出现各类问题”,可以指“无心向学”,“离家出走”,“吸软性毒品”,“未婚先孕”,以至“被踢入黑社会”等等,用一个“问题少女”就概括了。至于“问题”是大是小,那要看行文的语境了。如大家在使用中觉得好用,这词语就有生命力了。再比如“饮食文化”,它指的是“在饮食方面反映出的那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同于西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  这个词就概括了很多东西,使得表述方便简练。多音节词增加了构词的语素数,如同成语一样,负载的意思就多了。以四音节词为例来看,可以不可以说,在四音节词家庭里,除了旧有的成语和习惯的固定短语以外,在原有的范围内,多了很多新成员,有内地和港澳台通用的新词语,也有分别流通于各社区的社区词,扩大了四音节词的家族,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最近,在汤志祥新着《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中看到这样的描述,在他所列举的共1159个香港区域词语中,双音节词占56.6%,三音节词占32.0%,四音节词占10.8%,五音节词占0.5%,六音节词占0.1%。作者认为,“上述香港区域词语中,以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的数量为最多,但呈有规律的递降走势。” 并认为  “这个音节构成的比例和大陆新词语的构成比例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见,双音节词的数量仍占主流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三四音节词语颇有些异军突起的味道,在上述统计中也有四成以上。我这篇小文只是举些例子,略作分析,并提出问题,希望同道共同来关注这个问题。
    【注】
    社区词是指在某个社区流通,反应该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有词语。社区是社会区域的简称,具体来说,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海外的华人社区,都是不同的社区,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因而有各自的社区词。【关于社区词的研讨,见田小琳《香港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论集》(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中的有关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