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诗骚传统”(4)

http://www.newdu.com 2018-05-24 《文学评论》 韩高年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赵学勇《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及刘跃进《古代文学研究的思想境界》(《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李昌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
    ②学者们对“诗骚传统”虽也有所论述,但均未将其视为中国文学的核心精神,也未对其内涵和形成过程及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如许结《诗骚传统与汉代文学思想的建构》(《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只对诗骚传统对汉代文学思想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夏晓虹《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虽涉及“诗骚传统”对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的影响,但仍未涉及“诗骚传统”的形成及内涵等有关核心问题。
    ③《商颂》五首的作年过去学者多以为在春秋之时,近二十年以来有关《商颂》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从词汇、礼仪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大多以为《商颂》是商代旧歌。详参陈炜湛《商代甲骨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江林昌《甲骨文与商颂》,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6期。
    ④《国语·周语》载祭公谋父谏周穆王引《诗》曰:“《颂》曰”云云,是其证。
    ⑤马银琴:《两周诗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⑥特里·伊格尔顿在2012年出版了新著《文学事件》(The Event of Literature),引发了国内关于“作为事件的文学”的讨论,其中涉及文学经典化的路径问题。详参马汉广《作为事件出场的文学及其当下形态》(《文艺研究》2017年第4期)。笔者认为,《诗》《骚》就是“作为事件的文学”的典型,其文学观念与文类的生成正是由其关联的“事件”所赋予的,其经典化也由此而完成。
    ⑦李泽厚:《美的历程》,第7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重印本。
    ⑧褚斌杰:《楚辞要论》,第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⑨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第346-356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⑩张侃、韩高年:《屈骚发愤抒情的美学特质及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1)朱光潜:《诗论》,收《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第7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12)董仲舒:《春秋繁露》,凌曙注,中华书局1975年版。
    (13)(1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文学》,第26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5)(16)(27)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第351页,第325页,第50-5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第19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8)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第1316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第32-36页、第302-30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丁敬涵编著:《马一浮诗话》,第53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34-37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重印本。
    (22)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第166页,三联书店2009年版。
    (23)张丰乾:《〈诗经〉与先秦哲学》,第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参考胡适“《诗》蕴含革命思想”的观点,结合屈原力主变法、实行“美政”的生平事迹,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现实、人生的质疑精神来看,屈原不仅继承了《诗》的创作方法,也继承了《诗》的革命精神。
    (25)孔颖达《毛诗正义》言:“《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使专一国,故次于众国之后,《小雅》之前,欲兼其上下之美,非诸国之例也。”《大雅》之《桑柔》写芮良夫劝谏周厉王之事。《大雅》之《江汉》《常武》,《小雅》之《六月》《采薇》《出车》等诗叙写周宣王中兴时代尹吉甫、南仲、召伯虎等杰出人物率军抗击淮夷及猃狁入侵之事迹。《小雅》之《宾之初筵》《抑》赞美卫武公之美德。
    (26)洪兴祖:《楚辞补注》,白化文等点校,第37页,中华书局2015年版。
    (28)有感于此,《文学遗产》编辑部发起“经典与当代价值”笔谈,学者们就“文学研究者的现实使命与历史使命”发表了富有启发性的意见。详见《文学遗产》2014年第5期。
    (29)杜维明:《反传统、整体观、耐心谨慎:关于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追求的个人反思》,收《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面向》,第204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30)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初刊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1号,见《胡适讲国学》,第1-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31)陈世骧:《论中国抒情传统》,收入张晖所编《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第3-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32)周宪:《文学与认同》,刊《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33)(34)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第87页,第8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35)详参谢朝枢《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访陈世骧教授谈〈诗经〉、海外、〈楚辞〉、台港文学》,原刊台湾《明报月刊》1971年8月,收入张晖编《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第395-41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6)夏晓虹:《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7)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77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38)张岂之:《先秦时期的人文精神》,《飞鸟集》,第6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9)《论语·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又《里仁》:“子曰:朝闻道,昔死可矣!”《卫灵公》:“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40)[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齐思和译,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