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概括范畴及其相关的成句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8-05-24 华语桥 史有为 参加讨论

    不管是类还是例的属性都存在于不同的时间中,因此在谓语层上出现非过程性的时间性词语时并不影响类和例的区分。这些时间性词语都只表示该命题所处的时间阶段,而并非表示命题所含过程。例如:
    表8: 述类                                  述例
    狼以前也不很凶。                      他以前还不坏。
    人曾经是猿猴一类的动物。              我曾经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花早先并不红,和叶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束花昨天还很红,今天就变色儿了。
    以上证实,系词本身不可能有什么述类和述例的区别。至于形容词述语,则只能依靠形容词所带情状补语(即带“得”补语)才能表示其述例性质。情状补语如果使用述例成分(如下面右栏的后两句),则只能适用于句子层次的述例,相反则两可。例如:
    表9:主语是类                          主语是例
    花一般是红的。(谓语是类)      (那盆) 花是红的。(谓语是类)
                                  (那盆) 花是朋友送的。(谓语是例)
    花红柳绿(谓语是类)            那些花真红。(谓语是类)
                                  (那些)花红得让我非常害怕。(谓语是例)
    恐龙非常大。(谓语是类)        这条恐龙非常大。(谓语是类)
                                  这条恐龙大得让我们都瞠目结舌。(谓语是例)
    上例右栏中的“花”即使没有指代词和量词,也实际上已经从类转化为例。可见,使用例的谓语,其主语也必然是属于例的主语。而使用类的谓语,却可以对应类和例两种主语。由此可知,主语为类的句子对谓语的要求更为严格些。这是另外一种类和例的匹配类型。
    4 类/例与成句的关系
    4.0 类/例的匹配与成句的关系。类和例在句中的不同配合可能影响句子的成立。句子的成立也即成句问题,历来是从结构角度观察的,我们也可以从概括范畴的角度去观察。句子的成立是有程度区别的,有一般情况下即可成句,有特殊情况下才可成句,有自然的,有勉强的,有完全不能成立的,为此可以设立“成句度”来说明这种种情况。现以反映事件命题的“V了N”单句为例简要说明二者间的关系。
    4.1 “V了N”单独成句与类/例的关系。“V了N”句的“了”是一种述例标记,是针对述语部分的。根据我们在3.2.2中的论述,任何低层次上的述例都意味着高层次也是述例,因此,如果以“V了N”为唯一述谓结构构成句子也就要求在述谓和句子层次上也是述例,需要作出某种配合,以满足句子层成句的要求。情况大致有以下五种:
    1)宾语例化。在宾语例化中,宾语数量化,即加数量词(物量)定语,是最普通、最容易的,也是最常见的(例18、19)。另一种方式是:可以增添使宾语越来越具体化、个别化的描写性定语(一般都带“的”),使宾语越来越明确地表明是一个具体的例(如例20)。例化的结果也使句子有了明确的信息焦点,并使成句更具有条件。因此宾语例化实际上也是表达对焦点需要的一种反映。应用这两种手段的成句度都较高。例如:
    (18)我喝了一碗水。(宾语数量化:增加数量词定语)
    (19)她看了两本书。(同上)
    (20)我吃了昨天刚上市的意大利风味的饭。(宾语具体化:增加确定性的描写性定语)
    2)述语进一步例化。这就是让动词带动量词和时量词或用重叠动词作量词(动词的重叠式表示动作在动量或时量上的的轻量化,也是动词例化的一种)。所谓的动量、时量,都是属于动作行为范畴内的成分,是动作行为的进一步例化。它们同时也可以成为句子的信息焦点。由于句子层中一般只允许有一个焦点,所以有了物量、动量、时量中的一种数量成分后就不能再出现其他数量成分。例如:
    (21)我进了一趟城。(述语动量化:增加动量词语)
    (22)我想了一会儿。(述语时量化:增加时量词语)
    (23)我看了看电视。(述语轻量化:增加重叠动词)
    3)视点当前化。所谓“当前化”就是使句子调整为“当前”(即设定以某一时间为说话人说话时间,并以此点为基准的“当前”时间)视点下的表述。其办法或者是句末带“了2”(“了2”表示的是当前情况下事件的变化或达成。如例24),或者在动词前加表当前视点的表时间情貌的词语(如例25、26)。其中以例24的成句度最高,因为“了”具有完句和成句功能。而例25,26的成句度相对低些。因为它们常常让人感觉后面还有话,或者前面另有一句与此相关的问话等。例如:
    (24)我吃了饭了。(增加句末“了”,使事件处于当前观察状态)
    (25)我才吃了饭。(增加“才”,使事件处于当前观察状态)
    (26)点心盒已经开了口。(增加“已经”,使事件处于当前观察状态)
    4)事件的其他条件在语句中的具体化。具体的事件是在一定处所发生的,有时还在一定其他条件下发生。增加这些条件,也就是使整个表达具体化或例化,可以蕴含该事件的具体化,即蕴含述谓/句子的例化或宾语的例化。这些可增加的部分主要就是处所或时间条件、伴随条件、比照条件、主语具体范围等等。例如:
    (27)我在家里吃了早饭。(增加具体处所:使宾语含有“那一顿”之义)
    (28)在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他毅然买下了工厂。(增加具体伴随条件:使宾语含有“那一家”之义)
    (29)他照着我的样子也填了表。(增加比照条件:使“表”因比照前者而有特定性)
    (30)当枪声初起的时候,连贫带富家家关了门。街上除了那些横行的兵们,简直成了个死城。[我·七]⑧(增加时间、主语的阶层和数量范围:使宾语实际指街上全部的家“门”)
    5)疑问代词做宾语的疑问句。疑问代词也有两重性,其本身是类称词,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又都是作为例称出现。这和其他代词基本相同(参见1.3节之3)。其成句度也较高。例如:
    (31)你写了什么?|他们到了哪儿?|你见到了?|他们找了
    如果是肯定句,其中非疑问代词却常常要依赖语境(上下文),否则会觉得秃或别扭。例如:
    (32)问:他们找了谁?答:他们找了我。|他们找了我。我没答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