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让世界读懂中国灵魂(3)

http://www.newdu.com 2018-03-13 文艺报 陈培浩 参加讨论

    
    观察一国之心灵,常常从一国之文学窥之。从国家形象传播角度看,文学不但是写一人的心灵悲欣,它作为整体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心灵质地。正如我们会通过川端康成的《雪国》来理解日本的精神世界和物哀美学一样,外国读者也会通过中国文学来阅读中国的灵魂。如此,描绘有精神重量的中国,是文学家对民族国家的责任,而文学家向世界展示什么样的中国灵魂,也极大影响着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这要求文学家要把见证现实、艺术探索和中国精神的构建三者密切结合起来。
    事实上,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一直不乏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镌刻进文字丰碑之中的创作。人们多看到鲁迅在阿Q、祥林嫂形象中投寄的国民性批判立场,却忽略了《野草》中在过去和未来的渺茫中坚持走下去的“过客”和在无物之阵中举起了投枪的“战士”也是鲁迅显影而出的现代中国精神气质。人们在沈从文作品中不仅读到了湘西世界,翠翠、萧萧等人物及其纯粹美好的心灵世界,也是国外读者理解中国心灵的一个通道。我们在《白鹿原》白嘉轩这个传统乡绅身上读到了儒的骨头,这是中国文化中的儒家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微弱投影。我们在《活着》中看到极度生存环境下人心并不泯灭的人道之爱。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写到:“尝试赞美这个残缺的世界”!世界并不完美,现代文学也更乐意去展示精神异化和现代人精神上的流离失所。见证现实的黑洞展示的是一个民族面对真实的勇气和洞察力。不过,超越现实的黑洞展示的却是一个民族面对世界的智慧和伦理。对于自觉担当民族国家文化责任的写作者而言,这二者与其说是冲突的,不如说是合一的。在全球化的“世界文学”坐标中书写中国,不能仅当一面镜子,收集中国故事的表象,而应是化身现时代的精神X光机,显影并让世界读懂中国的灵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