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

http://www.newdu.com 2018-03-13 文艺报 陈舒劼 参加讨论

    76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了两部经典文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独有的魅力。站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重温这两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体会“以人民为中心”包蕴的博大情怀和深邃思想,是文艺工作者乃至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文艺实践的主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佳作名篇如星河灿烂,虽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感叹,可人民终究只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们的文艺配角。将人民视为文艺实践主人翁,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伟大创举。这篇文献将文艺“为了人民”和“怎样为人民”提到“完成民族解放任务”的高度,文艺成为革命不可或缺的要件。延安窑洞里的湘音开启了文艺的新时代,文艺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的理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当然,现今的时代文化语境与革命战争时期大不相同,民族解放的任务已经转化为历史丰碑,而民族复兴的号角正在吹响。当年“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答案是否也产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回应了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不难从这份答复中看出延安的底色:文艺的时代主题在变化,表现的形式更多元,传播的渠道更丰富,但文艺的主人翁还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无论身处哪一时代进程,人民始终是文艺实践的主体。领会到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才可能掌握这两篇经典文献的精髓。
    “以人民为中心”提倡文艺实践的现实指向。文艺的力量来源于现实生活。文学的想象、创造、表述等所有环节,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切文艺创作想要摆脱现实的引力作用,就像试图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文艺为人民的思想萌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烙刻着清晰的时代印记。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人民武装的生存发展面临重大压力的1942年,包括文艺在内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现实的需求展开。纯而又纯的象牙塔式文章很难有效地转化为革命的武器。毛泽东在讲话中所探讨的系列主题,如“为什么人”、“普及与提高”、“党的文艺工作与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文艺界统一战线的问题”、“歌颂与暴露”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他将所主张的文学艺术方法和作风描述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这些都说明,服务于革命就是延安时代文艺最大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到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捕捉时代发展潮流、回应现实重大关切,仍然是文艺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精准地把握时代的特色,反映时代前行的大趋势,体现时代的需求,引领时代文化思潮的发展。“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毋宁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实践现实指向提出的要求。越努力地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离实现这样的要求也就越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