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2)

http://www.newdu.com 2018-03-13 文艺报 陈舒劼 参加讨论

    
    “以人民为中心”奠定了文艺实践的价值观基础。文艺在价值观的培育、塑造、生产、传播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所谓的“移过来”,自然就包含了价值观和价值立场等方面的内容。在谈及革命文艺如何处理提高和普及的关系时,毛泽东也将重心落到了价值观上:“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相对于革命战争时代普遍的“敌我”二元对立认知模式,当代的价值观问题显得较为错综复杂。全球化语境下各种文艺思潮并起,消费已经成为文化场域中的强大力量,有力地左右着当代文化艺术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在消费主义的风潮下,庸俗粗鄙的拜金文艺征服了部分受众,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生产传播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干扰和阻碍。就文学领域而言,历史虚无化、道德消解化、情绪负面化、价值低俗化、取向市场化等病症十分明显。某些作家、评论家、出版商和管理者忘记了自己所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或博人眼球,或唯利是图,或自诩精英,或自我封闭,抛弃了文艺为人民的观念和意识。表象虽多,问题根源都在价值观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提“以人民为中心”,无异为身处价值迷惑的当代文艺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利益所缚,不为欲望所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价值观念如数家珍,还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国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挺立民族脊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要让中国精神成为中国文艺的灵魂。人民的价值认同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回到人民的价值立场,才可能展现中华气派、彰显中华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文艺要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文艺工作,既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客观保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超阶级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党领导文艺工作成为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70余年时光过去,党和文艺的关系仍然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清晰地阐述了新时代中两者的关系。党领导文艺,源于两者根本宗旨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这种内在逻辑,也就能正确处理党和文艺的关系、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解放区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涌现了《小二黑结婚》《白毛女》《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优秀作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事实说明,今天的文艺需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文艺从来不仅仅是文艺,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不难读出文字背后的大境界和大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念,包蕴着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回首70余年来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历史条件的变迁和时代任务的转换,不断地调整着经典文献的表述,但“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始终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