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关于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按词连写,多了一层语言信息,但是它照样缺少高层韵律信息,因此词组和句子要借助经验来辨认。实际上即使改进拼音方案,也不能反映全部语音,它不可能跟有声系统完全等价,所以它跟汉字书面语一样,也是一个小系统。“只要说出来能听得懂,用拼音写出来就一定能看得懂”的推测并不正确。有声语言生机勃勃,它甚至还有许多“野性”,书面所以需要一套特殊体制,不仅是为了制约有声“野性”,也是因为它难以对付那种活泼性。 拼音化面临的不是直接替换语音的原始任务,让它升格做拼音文字,遇到的是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应付以汉字为基础的书面规范。同音词是靠汉字保护的。设法在拼音中区分它们未必能找到简单而有系统的方法,而分化、限用某些同音词的工作是在改变书面规范。“亿元、一元”同音,新条件下看不懂不能直录了,于是不能用拼音直接转写“亿元”,必须改写“一亿元”或“一百兆元”了。 改变书面规范也需要有声语言的支持,要放弃一些说法,采用一些新的说法,难度就更大了。采用“千克”作标准计量单位是符合科学语言表达法的,但是“千”的语素作用和构词作用涉及深层语言习惯,因此它的阻力比较大。这只是一个词的变化,拼音化遇到的将是一大堆问题,它们很可能会同时爆发出来。新产生的歧义句式也需要分化,因此要在高层语言体制中做许多调整工作。那种工作的实质是去重新约定,所以需要相当长的社会实践过程。如果允许强大的汉字书面系统与它并存,新约定的需求会难以表现出来。而完全放弃汉字让它进入交际市场去自由调整,恐怕很难预料它不会陷入某种混乱状态。 汉字的既成事实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它是民族、社会、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汉字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文字之一,汉字支撑的书面语言在稳定中进步和演变,因此沿着既定轨道它大体上能适应不同时代的总体需求。但是,从汉字到汉语也都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于是它又不能满足每一时代的全部需要。汉字字多难学,然而它的语素音节性质和几千年的定向发展又使拼音文字难以简单取代它。汉字的功过和汉字文化的趋向正在接受新的检验。它们的取舍将遵循什么万全的原则?——这是现代信息文明大跃进中世人瞩目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