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功能语篇分析视角下的翻译显化研究(8)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 黄国文 余娟 参加讨论
 
    6 结    语 
    本文讨论的是翻译中的显化问题,所使用的语料是《论语》的英语译文,我们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功能语篇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功能语篇分析模式的显化分析框架(图1),并以该图中的第一个维度作为例子,对《论语》的英语译文中的几个例子进行显化现象分析。我们的讨论有三点值得特别注意: 
    (1)有些显化现象是语言类型所带来的。比如说,从语言表达层面上看,例(3)的“食不语”没有动作者的描述(虽然从语义上看是存在的),要把这个小句复合体翻译成英语,那就必须添加上去,如译文(3a)中把这个动作者确定为“他”(孔子)(尽管这里出现省略)。译文(3b)没有确定“食”的动作者,但也不得不把句式变成被动语态,并把“目标”(the flesh)用作从句的主语。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主语”在语法层面是常常可以省略不出现的,而在英语中是不能随意省去的(除非是衔接手段中的“省略”,见Halliday&Hasan,1976)。 
    (2)在不是语言类型限制的情况下,显化现象是对原文(内容)阐释的一种手段,比如说,把例(6)中的“齐”翻译成“On days when he fasts and gives himself up to prayer”,就是对“齐”这一过程的释义和注解。同样在例(3b)的译文中,添加了原文没有的“after the repast”就是为了表明“食不语”和“寝不言”的逻辑语义关系。 
    (3)由于本文讨论的重点是翻译中的显化问题,所以没有涉及与之相对的“隐化”现象。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多次说到例(6)中“齐”的显化翻译问题,这个字所表达的过程可以译成一个很长的小句(Ku,1898:78: On days when he fasts and gives himself up to prayer)。但是,也有一些译者把“齐”这个通常体现为小句的过程(动词)当作一个短语来处理。例如,在Watson(2007:67)的译本中,“齐/必有明衣/布”被译成“In periods of ritual purification,he always wore a clean robe made of hemp.”。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还有许渊冲(2012:66):“Before sacrifice,he must wear bath robe made of linen cloth.”。限于篇幅,我们将另文讨论翻译中的隐化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