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研究:“一带一路”沟通纽带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清俐 参加讨论

    古道悠悠,驼铃声声,那些说着不同语言、服饰各异的商旅们往来于古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边境上的一道风景。在21世纪“一带一路”的国际舞台上,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语言的交流与互鉴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循着“一带一路”的轨迹,一批语言学者捡拾着沿线语言的珍宝,力图为睦邻友善的新时代外交图景架起沟通的桥梁。
    掌握对方语言有助达成共识
    同其他语言学者一样,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郭风岚正利用暑假,带领研究团队在新疆塔城一个边境村开展哈萨克语的调查。“要架好‘一带一路’这座桥梁,沟通、了解、理解特别重要,而沟通最重要的纽带就是语言。”郭风岚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介绍说,学界目前主要是从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和国家软实力提升这两个视角理解语言研究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前者主要体现在汉语国际化这一类的语言文化传播能力,以及与其他国家语言的交流能力等方面;后者则基本定位在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上。
    黄行表示,语言文字是交流的载体。在国际交流中尽管可以采用英语、法语等通用语言,但如果掌握对方国家语言,则更有助于增进理解、互相认可以及达成共识。“如在开展跨境语言哈萨克语调查时,研究者如用哈萨克语和当地人交流,就更容易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这次调研经历则让郭风岚深刻体会到:“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对语言及其习俗的了解,有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更好地推动交通、能源等各领域的合作发展。”
    按照语种的区分,国内语言学涵盖的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三类研究都与“一带一路”息息相关。黄行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向我国的语言能力储备提出了迫切要求,既亟须培养一大批沿线国家语言人才,也需要加强对语言本身进行研究。郭风岚进一步解释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现象需要语言学家从语言本体角度对其进行描写,以及从语言文化、语言应用、语言政策等角度对其进行剖析、阐释。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所必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