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隐喻式认知扩展人类概念域(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冯艳霞 参加讨论

    隐喻无处不在
    在上述假设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语词是否仅仅是符号?如果语词不仅仅是符号,它所表征的意义从何而来?如果我们认可一种强的隐喻认知理论,认为一切词语本身就是隐喻,那么我们需要解释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中为何对这种认知方式更加偏好,同时这种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是如何在神经生理学基础(我们的肉身)上实现的。这将是研究词语意义的语言学家、哲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乃至人类学家需要解释的关键问题。
    隐喻式认知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这是贯穿我们研究工作的核心假设。比如,对于“时间”概念,我们往往通过“空间”这个概念来描述;我们关于时间的经验是基于对空间的体验的:“面向未来,把失败抛到过去/抛之脑后”、“把会议提前一天”诸如此类,我们倾向于用身体的“前方”表示“将来”,用身体的“后方”说明“过去”;我们在讨论“想法”这类概念时,会将其理解为“食物”类概念,“想法”可被“提取”和“处理”,正如“食物”可被“吃掉”和“消化”。神经生物学实验显示,当我们的对话中涉及隐喻时,我们试图与他人进行交流,大脑中的神经元环路会进行无意识的活动,这其中包括在大脑中镜像他者的运动过程和意向内容,大脑相同区域的神经元会得到激发。根据最近的一些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fMRI),当我们在理解隐喻时,我们会启动相关的运动区域神经活动,比如当听到“攀登知识的殿堂”时,与当听到“攀登家后面的小山”中的“攀登”时,都会引发相同的运动神经元活动的激活。但是当我们在理解“攀登知识的殿堂”时,我们不是真的在攀登,而是在模拟一种具体的攀登活动来理解抽象意义上的“攀登”概念。
    当我们理解“时间”这个概念时,我们的大脑掌管“空间概念域”的脑区会得以激活。在理解一些隐喻/隐喻性概念时,我们的大脑会同时启动对应的具体运动的感知觉活动。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解决了语言意义的发生机制问题。因为不是所有语词的意义理解都会同时启动其对应的具体运动的感知觉活动,比如“责任”、“正义”等抽象语词的意义理解机制仍不清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