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合肥张家:一个家族的出版史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澎湃新闻 newdu 参加讨论

    提起合肥张家四姐妹,相信很多人都会读过有关四姐妹的书,尤其是在叶稚珊女士的《张家旧事》和金安平女士的《合肥四姊妹》出版之后,有关张家的出版物便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其实早在晚清时期,张家就开始自行刻书出版了,那时张家主政的还是第一代兴起人张树声,因此我怀疑后来张家的家刊《水》杂志的出版,是自有其家族传统的。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晚清时期参与组建淮军,是较早由带兵打仗转入仕途的淮军将领。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直隶总督(署)等职。张树声在江苏巡抚任上重建古典园林、疏浚太湖水利工程、修复紫阳书院等,颇受爱戴。在直隶总督任上果断入朝抗日,赢得外交先机,颇受称赞。张树声在两广总督任上主张抗法战争,积极防御。光绪十年(1884)阴历九月初八日,张树声在参与中法战争守备时期突然病逝。朝廷为此下达谕旨褒奖有加,并要求将其事迹宣付史馆立传,赐谥“靖达”。张树声病故后,灵柩运回故乡肥西乡,安葬于周公山西麓。
    整理有关张树声的出版物可以发现种类不少,他本为秀才出身,作为耕读之家自然会留心攻读古籍。张家崛起后,成立了家刻堂号——毓秀堂。目前可见的有《庐阳三贤集》,现藏于安徽大学图书馆有完整的版本,承蒙书友相助曾得以一睹芳容。书中前文有“光绪元年合肥张氏毓秀堂刊”。
    张氏刊刻的《庐阳三贤集》依据的版本权威,刊刻精美,用纸讲究,颇受藏书人青睐,2009年曾在北京拍卖台上出现,竞价不菲。这部书包括宋朝包拯撰《包孝肃奏议》、元朝余阙撰《青阳山房集》和明朝周玺撰《垂光集》,共16卷,尤其以《包孝肃奏议》传本少见。三位名人都是合肥走出去的先贤,张树声怀着对家乡先人的尊重和崇敬,特组织刊刻,并亲自作跋。
    此后即光绪二年,张树声在回乡丁忧之际,对张家族谱进行整理,重修了《合肥张氏族谱》出版,基本理清了张家一族的脉络,并请人做了序言,一共四册,刊刻精美,现藏在美国和日本。
    如果说这套书与张树声关系不大的话,那么出版于光绪十年(1884)的《敦怀堂洋务丛钞》则是张树声倾心编辑。它的出版之时,也正是中法战争之际。这部书前页显示为“张振轩宫保鉴之 洋务丛钞 敦怀堂新镌”,“光绪甲申年 敦怀书屋刊行”。
    这部大书,不只是对洋务派论说的一次集中整理,其中既有朱克敬的《柔远新书》、李鸿章和丁日昌的《海防要览》、日本冈本监辅的《万国总说》、林则徐的《俄罗斯纪要》、姚石甫的《俄罗斯方域》、王韬的《操胜要览》、张荩臣的《华洋战书》等洋务派的论著,同时还收录了姜子牙的《太公阴符经解》、孙武的《孙子九地篇》和诸葛亮的《火攻备要》等古代兵书,而且不少著述都是同时期所作的新说,对于当时的治国颇有现实意义。因此这部书对于当代研究中国洋务历史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从中也可见张树声的施政理念和治国思想。
    这一点在张树声的遗著《张靖达公奏议》中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张靖达公奏议》是在张树声病逝多年后由其幕僚何嗣焜整理出版的。全书一函四册,八卷,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有关研究古籍版本的人士对此书称:“该书老装未衬,品相上佳,天头敞阔,边框线粗黑,字略扁,字体镌刻精雅,墨色浓郁,点划清晰,印制水平上佳,较初印。版面密而不挤,可谓上乘之本。”(《东方收藏》2014年第2期)
    这部个人奏议集几乎囊括了张树声在任上的所有重要言论,内容涉及国家体制、教育、军事、学务、交通、税务、水利、吏治、民政等等,共计143篇。安徽乡贤陈满意先生对这部奏议集曾有专文(《<张靖达公奏议>刊刻考释》,《江淮文史》2017年9月刊)考证。据他的考证,该书系由张树声幕僚何嗣焜编辑,缪荃孙、刘世珩两位藏书大家订正,刊刻名家陶子麟椠刻,经多方努力,方成就了这套不可多得的雕版印刷精品。
    何嗣焜是常州人,曾跟随张树声长达20年之久。他少年即有诗才,先入李鸿章部参军,后因长于文牍之才被张树声邀请入幕,从此南征北走,可谓是见证了张树声从一方长官到封疆大吏,直至曾经到达权力的最高峰,即直隶总督(署)。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时果断并妥善地处理了朝鲜内乱,当时正是在何嗣焜的倾力协助之下,因此张树声对何嗣焜称赞有加,说他能胜任“一切吏治、军谋、理财、柔远诸大政”。后来张树声会同李鸿章为何嗣焜上奏请为直隶州知州(五品衔)赏戴花翎。
    张树声病逝后,何嗣焜多次婉拒就任要职,到了光绪二十年受同乡盛宣怀之邀参与创办南洋公学,尽职尽责,亲自授课,由此成就了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至今上海交大博物馆内还有何嗣焜的塑像,以示纪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