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李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英]拉曼·塞尔登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勇:中国当代文艺学的范式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英]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英]托尼·本尼特:文化与社会[M].王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陶东风: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J].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7期. [9]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三卷)[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法]朱迪特·勒薇尔:福柯思想辞典[M].潘培庆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11]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2 期. [12]Michæl P. Clark(ed.), Revenge of the Aesthet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13][美]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M].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李欧梵:世纪末的反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5][美]乔纳森·卡勒:当今的文学理论[J].生安锋译,载《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 期. [16]王宁:再论“后理论时代”的西方文论态势及走向[J].载《学术月刊》2013年第5期. [17]刘锋杰:反本质主义的“建构”:盲点摸不出大“象”来——兼论文艺学研究中的价值维度、知识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共生[J].载《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 [18]童庆炳: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