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代隐喻学在中国(1994-2013)———项基于CSSCI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10)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孙毅 参加讨论

    [39]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1):48-53.
    [40]王松鹤,于广.语篇的形和神——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J].外语学刊,2009(6):125-128.
    [41]王松亭.隐喻的感悟及其文化背景[J].外语学刊,1996(4):63-66.
    [42]王文斌,姚俊.汉英隐喻习语ICM和CB的考察——以汉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36-40.
    [43]魏纪东.论博喻的非元功能对建构英语篇章隐喻的作用[J].外国语,2006(1):45-51.
    [44]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45]魏在江.隐喻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3):13-16.
    [46]魏耀章.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隐喻理解的影响[J].外语界,2012(1):82-89.
    [47]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3):1-7.
    [48]徐知媛,王小潞.隐喻研究的多维视角——《隐喻与思维(剑桥手册)》述评[J].外国语,2010(5):87-90.
    [49]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再论隐喻能力的定义[J].外语教学,2012(5):1-7.
    [50]张德禄,郭恩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喻观的连接与互补[J].外国语,2013(3):20-28.
    [51]张辉,程浩.对George Lakoff“神话”的挑战—Metaphor,Metonymy and Experientialist Philosophy:Challenging Cognitive Semantics(2005)评介[J].中国外语,2008(2):103-107.
    [52]张美芳.图式分析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43-46.
    [53]赵秀凤,张卉.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批评隐喻策略——以“外媒中多模态隐喻构建的中国形象”教研课题为例[J].外语教学,2013(4):61-64.
    [54]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7-72.
    [55]朱炜.语料库语言学和语篇中隐喻的识别[J].外语电化教学,2010(6):48-5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