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黍:《诗·小雅》逸篇名。华,开花。《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明·刘基《〈悦茂堂诗〉序》:“于是乎春而萌,夏而叶,秋而华。”清·侯方域《郑氏东园记》:“先是园中有榴,十年不华,而是岁华。”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称黍子的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暖,不耐霜,抗旱力极强。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者,去皮后北方通称黄米,性黏,可酿酒。其不黏者,别名穄,亦称稷,可作饭。唐·杜甫《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 华黍 时和岁丰,宜黍稷也⑴。 黮黮重云,辑辑和风⑵。 黍华陵巅,麦秀丘中⑶。 靡田不播,九谷斯丰⑷。 奕奕玄霄,蒙蒙甘溜⑸。 黍发稠华,亦挺其秀⑹。 靡田不殖,九谷斯茂。 无高不播,无下不殖。 芒芒其稼,参参其穑⑺。 稸我王委,充我民食⑻。 玉烛阳明,显猷翼翼⑼。 ⑴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唐·李善注云:“子夏序曰:华黍废则畜积缺矣。”唐·吕向注云:“华黍,美时和岁丰也。” 时和:天气和顺。汉王充《论衡·定贤》:“时和,不肖遭其安;不和,虽圣逢其危。”《宋书·文帝纪》:“今因四表无尘,时和岁稔,复获拜奉旧茔,展罔极之思。”唐·崔铉《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岁丰:年谷丰收。汉·刘向《说苑·君道》:“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南朝·宋·刘义康《岁饥平粜议》:“又缘淮岁丰,邑地沃壤,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唐·白居易《太平乐词》诗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宜:合适;适当;适宜。《书·金縢》:“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曾运乾正读:“褒德报功,尊尊亲亲,礼所宜也。”《左传·文公二年》:“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杜预注:“言今见黜而合宜。”《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变文》:“鱼透碧波堪上岸,无忧花树最宜观。”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稷:一种食用作物。即粟。《尔雅·释草》:“粢,稷。”邢昺 疏:“郭云‘今江东人呼粟为粢’,然则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谷,稷也,名粟。”一说,为高粱的别名。《广雅·释草》王念孙疏证:“稷,今人谓之高粱。”《说文·禾部》“稷”段玉裁注引清程瑶田《九谷考》:“稷……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粱。”又一说,谓不黏的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 ⑵黮黮重云,辑辑和风。唐·李善注云:“黮黮,云色不明貌。辑辑,风声和也。毛诗曰:习习谷风。毛苌曰:习习,和舒之貌。辑与习同。”唐·张铣注云:“言风雨以时。” 黮:黑色。《孔子家语·辩乐》:“丘迨得其为人矣;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 王肃注:“黮,黑貌。”《淮南子·主术训》:“问瞽师曰:‘白素何如?’曰:‘缟然。’曰:‘黑何若?’曰:‘黮然。’”黮黮,黑貌。《灵枢经·通天》:“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 重云:重叠的云层。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宋·张先《泛清苕》词:“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清·顾炎武《怀人》诗:“乍回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一:“和风容与,明日映天。”唐·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明·刘基《春雨三绝句》之一:“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⑶黍华陵巅,麦秀丘中。唐·李善注云:“毛诗曰:黍稷方华。微子有麦秀之歌。郑玄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唐吕延济注云:“陵巅、丘中,各以地所宜也。华、秀,皆茂盛也。” 陵:超越;越过。《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之摩。”孔颖达疏:“陵,犹越也。”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自以兵强国富,势陵京城。”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经通谷,陵景山 。” 巅:山顶。《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浮舟千仞壑,揔辔万寻巅。”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巅林戢远睫,缥气夷空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