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审美的力量——社会价值论的视野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中国社会科学网 庞井君 参加讨论

    在全球化、高科技、互联网、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等时代浪潮交融激荡的当下,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精神解放运动。科学认知体系、宗教信仰体系和审美艺术体系作为人类精神结构中的三大板块都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今天,与科学认知体系一路高歌猛进、狂妄膨胀,宗教信仰体系困顿迷茫、野蛮生长相比,审美艺术体系呈现了丢城失地、力量式微的演变态势。因而,如何从社会价值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审美艺术的本质,有效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重要文化命题。在中国文化语境和大众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在好看不好看、好听不好听、漂亮不漂亮的意义上谈论美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遮蔽我们对审美本质和价值进行深刻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存和超越:人类活动的内生动力
    人类精神结构由科学认知体系、精神信仰体系和审美艺术体系三个板块构成。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的内生动力和根本法则是生存和超越。生存基础上的超越是主体对自身有限性和限制性的超出和扬弃,是人超出自身而又包含自身,向着新的生命层次和境界的跃迁与提升。超越是人类这个物种进化的方向,是个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价值,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尺度和指向。可以说,超越是洞悉人类精神活动秘密的一把钥匙。超越源于有限,超越的方向是冲破束缚,追求无限,一直指向世界的终极存在和根本价值。世界万物,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都是被规定和限制了的有限存在。然而,人是茫茫宇宙中一粒有自我意识、会思维、善反思的尘埃。人类自从认识到了自身的有限性,感受到了外在的束缚和限制那一天起,便不可能像无机物一样沉没于混沌之中而无动于衷,也不可能像动物一样仅仅依靠本能驱动生命活动。
    人力图摆脱各种有限性,冲破束缚和限制,解放主体,追求自由、伟大和永恒。从历史进程看,首先是人类从自然一体、混沌不分中独立出来,解放出来,实现对自然的超越。人类从产生那一天起,便开始学会了以主体的身份面对自然、审视自然,与自然相分立和联对,掌握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哲学道理。然后是个体从族群和社会中独立出来,个体意识到了自我存在并培育和塑造着自我,与他人和社会分立和联对,独立的、个性的、主体性的生命存在逐渐生成,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人类、个体与自然,各种社会关系日渐生成、融合、叠加和流变,使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最后是个体自我对自我限制和束缚的超越,个体开始形成了成熟的自我意识,自觉地把自身对象化,学会了“认识你自己”,开始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改造、自我建构,并以层层向内解剖的方式,努力探寻自然的本性、纯净的意识和原初的价值,不断追求生命绝对的自由和彻底的解放。可以说,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人类主体自我超越史,每一个个体生命史也是个体自我超越的历史。当然,无论社会如何进步,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限制永远如影随形、变换身形地伴随着人类的超越活动,人类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有限达到无限,人始终跋涉在超越的途中。本体性的无知和主体性的隔离永远是任何意识存在(包括今天被广泛讨论的超级人工智能和未来所谓神一样的后人类)最终无法穿越的壁垒。超越和限制、有限和无限构成了人类生命活动永恒的主题和悖论。
    然而,人类复杂的生命超越活动不是线形、单向、一维和简单的因果链条。从人类更宏阔深远的历史参照系透视,超越总是伴随着回归,回归是超越活动的另一面,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超越,超越和回归之间永远存在着内在张力。回归也就是回到自然、回到族群、回到整体、回到原初的自我。超越向前,回归向后;超越向外,回归向内,超越求改变,回归求和谐。如果说超越表征了人类的自由价值,那么回归则表征了人类的自然价值。人类的本体性、终极性和轴心性价值,其实就在“自由自然”这四个字上,只不过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精神活动形态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