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教育思考之二
教育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唤醒——北京八中初中部的教育思考之二 将每一个学生研究透,将教育理论的精神吃透,再将这种种思考凝结而成的甘霖播洒在每个学生身上,是张凤兰带领一所初中学校践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她的《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北京八中初中部的教育思考之二》一书通过对众多小案例的扎实分析,清晰地诠释了“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大主题。 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 孩子A的父母离异,他的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时从不敢看老师的眼晴……对这个“后进生”,刘颖老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发现A画画很好,于是就以此为突破口,让他加入了板报小组。这样一来,A的绘画特长很快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从A最擅长的方面帮助他树立全方位的自信。在一次谈话中,A告诉我,其实他也很想学好数学,但是自己基础不好。A还说最怕老师提问,什么都不会,同学肯定笑话他。听了A的这些话,我们达成了一个协议,我上课一定会选择简单的问题提问A,而他要做到上课时尽最大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抬着头、看着黑板专心听课,回家后认真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A的数学成绩果然有了些许提高。 试想,如果刘颖老师没有发现这名学生的特长,而是按照八中初中部学生的“一般水平”教他,甚至对他提出力不能及的要求,这名学生目前的状况将是怎样的?在优秀学生云集的八中初中部,这样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并不起眼,但是,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教师、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场” 一个初一的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星期五,老师公布了数学单元测验的成绩。我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很有把握,可卷子发下来后我却傻了眼,58分!就算我自己心态再好,也承受不住如此打击。放学后,心灰意冷的我独自一人推着车往外走,在校门口遇见了张校长。我用低到不能再低的声音说了一句:“张校长好。”本来我以为校长不会听见,更何况她旁边有一个老师在和她聊天。我正准备绕过她们,没想到张校长一回头,微笑着说:“你好!回家吧,路上小心点啊!”我睁大了眼睛,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在我想说一句“谢谢您”时,张校长已经走远了。 路上我一直在想着张校长的那句问候,不知为何,我的那个心结似乎也在慢慢地解开,这声问候成了我永生难忘的回忆,因为这是我经受打击后的第一声问候…… 我和这位同学的家长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当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让学生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这值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很好地反思: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多么脆弱,需要我们用尽心思去呵护。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场”,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还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断激发和学习水平的持续提高。 独一份儿的“初二现象” 如果要问初中老师最“怕”教哪个年级,恐怕老师们十有八九会选择初二。在这个年级,我们常常会发现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成绩像坐滑梯一样下降,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叛逆而难以管教……更有甚者,在有些学校,教师会发现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悄悄出现在学生的书包里,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开始和班上的学生来往,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表明:14岁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 初二是一个关键,学生的学习在这个年级可能出现巨大而且难以逆转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初二的学习状况决定着一个初中生最终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 初二是一个关口,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个年级到达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是平稳度过还是起伏跌宕?在起伏之后究竟是回到正路还是走上歧途?这一切关系着一个人终身的走向。 初二是一个考验,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智慧,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水平,也考验着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任何一方经不住这个考验,学生的成长就会遭遇更大的挑战。 因此,有人说,对于一名成功的初中生和一名成功的初中教师来说,初二都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却认为,这不过是晴朗天空中飘过的一抹乌云、一阵急雨,甚至,它是学生和教师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焦虑,更没有必要莫名恐惧,冷静、理性、科学、机智是在初二年级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词。(北京八中初中部 张凤兰) (摘自《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北京八中初中部的教育思考之二》)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