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艺术场域学术话语的自主、开放、表征与竞争——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和艺术再生产理论探微(6)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中国文学研究》 陶水平 参加讨论

    六、简短的结语
    作为一名平民出身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既有的法国文化场中,扮演了一个旁观者、审视者而非文化继承者的角色。他与学术研究人员和新知识生产者共命运。他对那些处于法国学术机构和知识场边缘的阿尔都塞、罗兰·巴尔特、德勒兹、福柯、德里达等人抱有同情之感,而有别于维护、传播和神圣化精英文化传统的权威角色。但是,正如布尔迪厄批评知识分子模棱两可和犹豫不决那样,布尔迪厄本人的理论旨趣也常常呈现出自相矛盾之处。例如,一方面强调,社会学研究或科学研究要为反对所有形式的符号统治而斗争;另一面又呼吁科学万岁,强调提高文化资本相对于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权力。尽管布尔迪厄的文化场理论深刻揭示了文化再生产的机制,但其理论缺陷也是毋庸讳言的。从总体上看,布尔迪厄低估了艺术家习性的“创造性”的方面,其习性理论似乎更能解释文化的再生产,但是,在解释文化的原创、创新、创造、变化等方面似乎不够有说服力。其学术贡献因而主要体现在研究文化再生产方面,而对文化创新关注不够。在布尔迪厄笔下,“替代性建构(alternation construction,亦可译为“选择性建构”,笔者注)的自由空间似乎是十分有限的,布尔迪厄的著作大量谈论的是统治关系的再生产。”[9](P286)再者,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把一部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描绘为区隔和竞争的历史,彻底消解了传统美学和艺术学的诗性特征和诗性品格。作家艺术家及人文知识分子本应是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者和创造者,文学艺术和知识生产本应创造真善美统一的价值,但是布尔迪厄却将文化生产的动力解释为旨在争夺文化资本,虽然揭示了文化生产的某种真相,但也给人以庸俗化之嫌。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E.Shils)的观点,知识分子“对神圣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他们频繁地运用一般抽象符号去表达他们对人、社会、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对所处的环境的本质和社会规律具有不寻常的反思能力。因此,在镜鉴布尔迪厄文化场理论时,应当如何既重视世俗经验研究,又保持神圣超验关注;如何既借鉴和汲取布尔迪厄文学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的理论之长,同时又吸收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姚斯、巴赫金等人的文化对话和审美交流理论的精华,而且保持中华优秀审美文化的和谐传统,彰显和弘扬文艺美学的诗情画意和审美精神,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